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网红明星
社会事件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发布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道具
勋章
任务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1框架
首页
›
热门吃瓜
›
今日吃瓜
0
0
收藏
分享
返回列表
脱口秀演员火了红了,却没时间炸场了
[ 复制链接 ]
MerleRing
·
昨天 18:16
2017年,中国较早的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团队带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两档新式综艺冲击网生用户。这个曾“圈地自萌”十余年的文化,在一句句犀利、先锋且令人捧腹大笑的吐槽声中,一夜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年轻人。
综艺,迅速为长居线下的脱口秀打开线上局面,带来大众流量,也迎来了娱乐话语场的“明星”:李诞、王建国、呼兰、程璐、庞博、颜怡颜悦、杨笠、王勉……他们或是意外通过开放麦结缘脱口秀,或是通过训练营得到专业提升的演员,但之于中国脱口秀,他们无疑都是幸运的——催生于脱口秀最好的时代,见证脱口秀由线下转为线上的文化裂变,同样也被浪潮卷入,成为最先“红”起来的那些人。
当文化快速发展,第一批成功者们究竟是如何被推到金字塔尖的?脱口秀迅猛燃烧的盛火之下,背负脱口秀“出圈”使命的他们,又是否首当其冲感到忧虑?我们试图拆解这些“明星”的成名之路,也揭开被流量折叠的线上脱口秀。
呼兰参加脱口秀节目的金句之一。
入行:更多源于喜欢
十次有两三次炸过场,就会舍不得这舞台
在笑果文化的脱口秀演员中,呼兰独树一帜。亘古不变中长板寸,架着一副度数颇深的眼镜,外表被粉丝称为像“加菲猫”一样可爱的他,观点却像机关枪一样极具杀伤力,能够在几分钟内不断高能输出。
很多观众曾误以为,像呼兰这样的“天赋型”选手,大约都是文科生。但实际上,他是一名被严肃逻辑精准包装的理科生,说脱口秀前,曾多年深耕于金融行业做技术工作。
呼兰出圈的段子之一。
2017年年底,呼兰从美国回上海工作已一年有余。曾在美国看过一些脱口秀节目的他,某天偶然去看了一场笑果文化线下的“噗哧脱口秀”。结束后,主持人介绍除了演出,这里还有“开放麦”,有兴趣的观众都可以报名。
呼兰从没讲过脱口秀,他简单写了个稿子交上去,内容是讲自己老家东北的生活,都是几年前积累的老段子。第一次上台,意外的,效果还不错。这是呼兰第一次成功获得“即时满足”。在创业公司工作时,身边人经常会劝解呼兰学会延迟满足。创业五、六年,有三天开心就不错了;偶尔某天很开心,但强烈的怀疑感和危机感会很快占领呼兰的大脑。
但脱口秀截然相反。聚拢的舞台,下面做了几十个人认真的听你一个人表达。当你分享了有趣的段子,大家立马会通过爆笑、鼓掌、欢呼表示赞同。最多的时候,呼兰一天晚上演三场开放麦,如果第一场有不好笑的地方,第二场就可以改得好笑,验证感和满足感极强。
在呼兰看来,这种如同开盲盒一样的魅力,没有上过开放麦的人很难体会,“很多脱口秀演员水平不见得多高,但十次有两、三次炸过场,就足以让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讲。”
脱口秀对于呼兰来说有开盲盒一般的诱惑力。
简陋的舞台,没有任何布置与灯光,一支麦,几个观众,这样的开放麦是绝大多数脱口秀演员梦想开始的地方。同样在2017年,外资企业程序员庞博偶然和太太一起去看了一场开放麦演出。那是一间装潢简单的咖啡馆,桌子、椅子被摆成扇形,簇拥着一个几平米见方的舞台,台下七、八十名观众,台上大约十位演员。演出结束后,主办方把对开放麦感兴趣的观众都拉了微信群,所有人都可以报名每周三固定的新人开放麦演出。在这里,庞博交了人生第一篇脱口秀段子。
庞博在节目中吐槽手机依赖症。
第一个段子写的好像是上学的有趣故事,他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人生首演非常“垮”。在一间门庭冷落的酒吧二楼,舞台是被临时收拾出来的,台下只放得下20张椅子;即便免费,观众还是没能坐满一半。包袱一出,现场安静得似乎掉根针都听得见。
那时大部分开放麦都是简陋的场子,庞博一周可以跑两、三场;六点多下班后,便急忙赶地铁奔赴七点半的演出。脱口秀演员海源、思文都是庞博在开放麦期间认识的朋友。而后进入笑果训练营,成为《今晚80后脱口秀》的编剧,拿下《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的冠军……就这样,庞博在半工作、半演出的状态下坚持了近三年。
节目给演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也有市场化的先行者。1994年出生的王勉,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播音主持系。在第一波电视脱口秀演员中,他是绝对的年轻血液。生活中的他没有强烈的表达欲,也很难产生负面情绪,甚至有时连话都很少,只是2017年《脱口秀大会》第一季时,笑果文化曾在全国进行海选,在读大三的王勉写了人生第一篇段子。“我本来的处事风格就是插科打诨,我觉得这不就是脱口秀?”在综艺内需下,他找到了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
最开始王勉并不懂何为脱口秀,稿子里爸爸、妈妈的趣事,很多甚至都没有真实发生过,就是个逗笑的段子。相较从开放麦“白手起家”,《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是他接触脱口秀的第一方式;开放麦其次,他也需要在那里练习不成熟的段子,保证上台的作品质量。
“现在脱口秀对我来讲,就是一个我能胜任,并且目前为止我做得还不错的一个工作。” 王勉讲述的,似乎是一条未来脱口秀电视演员所能找到的晋升通路。
王勉谈着吉他说脱口秀的方式独树一帜。
创作:挑战速度极限
为了写段子,看完整本《刑法学讲义》
曾有人统计,一季《脱口秀大会》或《吐槽大会》,录制周期三个月,至少10个主题,相当于7-10天就要推出五分钟全新且高质量的段子。在观众看来,只是上去“吐槽”日常生活而已;但对于脱口秀演员而言,这几乎是“濒临极限”的创作节奏。
“时时刻刻都在瓶颈,感觉每一期都写不出来。”呼兰笑着调侃。
《吐槽大会5》被“封神”的体育专场,呼兰创造了诸多金句。看似行云流水的段子,实际创作流程是:拿到节目要求的主题,呼兰会先屏蔽外界的资料,整理个人情绪。体育这期,呼兰本身就是球迷,他率先罗列出自己对周琦、范志毅的态度,以及看过他们哪些比赛,再提炼自己的核心观点。例如,成片中他提到1997年国足金州2:4输给伊朗的比赛,那一年呼兰八岁,但他真的看了那次比赛,“那时候出租车司机都会感到难过。”,“真实的情绪一定要写进去,脱口秀才会真。”
呼兰从工作中找到灵感。
之后便是大量资料输入,各个视频网站、新闻报道、冷门知识都要涉猎到。《吐槽大会5》中呼兰吐槽罗翔的片段不超过2分钟,但在两周之内,呼兰看完了罗翔的整部刑法著作,还抽空翻阅了《民法学》。他曾调侃地截图了读书软件排名前三的书:《刑法学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罗翔说刑法》。“你必须看,否则你就不专业,你只能玩一些文字上的东西。”
如果说《吐槽大会》中嘉宾的过往经历、人物设定,都会为脱口秀演员提供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与角度,《脱口秀大会》等节目则更加考验演员可否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人生中所有瞬间记忆,并将其组织成好笑的段子。这种能力,让脱口秀融入他们生活的每一根神经——他们的大脑就像一间杂货铺,视觉、触觉、嗅觉、味觉都是他们注视生活的方式,甚至这种习惯会神经质地演变为“病态”惯性。
“和同事上电梯,还没到楼层就默默走出去”、“见了不太熟悉的同事,宁可躲在便利店里”。王勉在《脱口秀大会3》中凭借“社恐”一秀,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热搜。实际上,其中大部分细节都是他的真实经历。例如此前他去笑果文化开会,电梯里遇到了董事长,俩人不知道说什么就硬找话题。这段记忆组成了“社恐”主题秀的创意引子,“我会不断构建生活中琐碎的画面,当我能想到3、4个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
王勉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写段子。
王勉从不会刻意收集创作素材,但日常生活的情绪会被他收录进大脑,等需要的时候,总能挖掘一些出来。“之前看到啥,都想想这事能不能写出来,还要写得好笑。但后来觉得那样很累,很没劲。所有的人生就为了写成段子,好像也没啥意思,保持好奇心就足够了。
呼兰曾聊及加班文化,“我在美国的时候下面团队要一周才能干完的活,回国以后差不多的团队说要三天就干完,我以为听错了,说三天?!对面以为我嫌慢,说好吧好吧,加加班,两天也可以。”他的话题可从金融业跨到技术行业,话题从人们在股市当韭菜聊到面试时新人的盲目自信。
“生活里,我没有任何事情是不感兴趣的。我现在看见字就想多看两眼。”在呼兰看来,快速输出之下,生活中任何细节都可能是演员的关键信息输入,就像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量不够,你提起笔,啥也写不出来。
但对电视脱口秀演员而言,创作中最难的,还是在有限时间内,将大量碎片化的资料、情绪、记忆,快速转化为好笑的段子。在颜怡颜悦看来,想要实现基本满意的创作,至少要半个月。但节目有录制周期,演员没有时间反复打磨,有时第六期读稿会的次日,就要进行第七期的读稿会。
颜怡颜悦在节目中模仿《闪灵》令人叹服。
在《脱口秀大会3》的录制过程中,王勉曾至少推翻过6、7个创作方向,很多都是已经写完三大段,但再也进行不下去,只能抓紧时间推翻重来。大部分脱口秀演员在录制前,都会创作到最后一天。《脱口秀大会》最后一期倒数一周的时候,颜怡颜悦已经濒临精神崩溃,不停地看书,试图恢复正常的大脑弹性;录制前一晚,呼兰通常也难以入睡,甚至上台前半个小时还在修改,总认为自己写不出来了。
呼兰形容脱口秀创作就像期末考试,最后一刻永远觉得自己没答完,而电视演员很少能提前交卷。“但这反而会倒逼着你去产出好东西。”
困惑:快餐式创作
快速输出怕写不出好东西
黄西在很多场合表达过,他认为中国是当下做脱口秀最好的国家。“好”在于,发展速度快,输出快,观众包容度大。“中国脱口秀经常是集体创作,批量生产,而且有很多资本运作可以把编剧集中起来写。但在美国最常见的是,一个演员花8到10年,打磨5分钟的段子。即便最牛的大咖,一年也只敢说能创作40~60分钟的好段子。”黄西说,美国的脱口秀,至少15年才能一夜成名。
当综艺为脱口秀迅速打开局面,其对立面是,演员短期、大量的创作消耗,就像一个水龙头放水,另一个水龙头来不及蓄水,“创作不出好作品”的忧虑,远比其他行业来得更为急促。
王勉参加《脱口秀大会3》时,时刻都感觉自己进入了创作瓶颈。他的表演形式是音乐脱口秀,全场没有可对标的演员,他给自己的目标是,每一期都要玩和之前不一样的东西,无论是结构还是表达方式。“但这个行业目前是井喷式爆发,需要你不停的高强度创作、输出。比如一周一期录制,真的会感觉到自己挖不出东西。”
《吐槽大会4》时,王勉需要为每一期写片尾曲,那时他还毫无名气,“(但)这都把我干废了。”而《脱口秀大会3》期间,他曾无数次面对稿子停滞不前,脑子里频频冒出“我要辞职”的冲动。对好作品的要求,令他持续徘徊于强烈的挫败感与成就感之间,“当写出(好的)作品的时候,觉得自己太牛了;但这个过程中又时常伴随挫败感,经常我会忍不住想发微博说‘我认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发。这个行业有太多有才华的人了,这种才华有限的感受经常冒出来。”
实际上,王勉认为脱口秀演员所谓“江郎才尽”大多是阶段性的。今天单身,明天恋爱,后天结婚,大后天遇到丈母娘,或者被老板辞退……只要人还活着,就永远有聊不完的素材。只是如果在过度的创作压力与环境下,确实会在一定程度削弱演员对创作的原动力,“因为你过度把这件事变成工作,而不是觉得它有趣,当然会产生自我消耗。”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录制期间,呼兰白天在公司与金融技术打交道,空隙时间都用来写段子,每天只够睡两、三个小时。逐渐的,精神跟不上创作,他开始考虑离开老本行。“后来实在兼顾不了,这边工作多了,我就干这边的事,就这么简单。”
于呼兰而言,他的压力从不在于写脱口秀到底能不能赚钱,而是,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好的东西。全身心投入脱口秀后,他可以充分用一个水龙头放水的同时,抓紧时间用另一个蓄水。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正坐在书桌旁,桌子上摊开了好几本书。他会利用任何空隙为自己补充弹药。
也并非所有演员的困惑都来源于快速输出。庞博的困惑源于自身囹圄。在他看来,脱口秀的创作和表演形式比较简单,当一名脱口秀演员在电视上表演了三、四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往往会面临,有时段子还没说出口,观众就能提前预知到语气、口头禅、风格,甚至停顿的气口在哪里,演员抛梗的惊喜程度就会降低。曝光度为他们快速带来观众与名气,但创作路径袒露,大众期待值的压力,如何用创作突破这些重负的注目感,庞博仍未寻找到答案。
脱口秀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能通过举重若轻的吐槽引发听者的共鸣。
然而在外界看来,他们似乎无需再思考这些。成名之后,他们变得愈加忙碌。王勉加盟真人秀《哈哈哈哈哈》,与邓超、鹿晗、陈赫一起作为固定嘉宾,还出演了影视短剧;庞博参与了《亲爱的,结婚吧!》、《姐妹俱乐部》等话题类综艺录制;呼兰在职场观察类真人秀《闪闪发光的你》中“回归”金融老本行;而李诞、杨笠、李雪琴等更是娱乐圈“炙手可热”的艺人,综艺、代言接到手软。他们被划为“艺人”行列,线下专场演出更是一票难求,似乎无需再为创作、为温饱担忧发愁。
但笑果文化CEO贺晓曦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脱口秀大会2》期间,已小有名气的呼兰仍保持着一周练三、四次的频率,“骑着共享单车就过来了,拿个电脑咔咔一讲,讲完又回去编程,可能编完程十一二点了,早上再去公司开晨会。”庞博也计划着做自己的脱口秀视频节目,不再像节目一样严格限制时长,可以3分钟,也可以十几分钟,像歌手定期录单曲一样,方便随时分享自己的新作品。
当记者问及,“是否想过有一天不做脱口秀了?”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答案。但不约而同的,他们对“脱口秀”的热爱似乎并未因身处“爆红”、“跨界”的名利场而熄灭,甚至,他们希望用“走出去”的方式,让这个文化火一些,再火一些。
“国外比较成熟的老一辈脱口秀演员,他们未来可能会写一些情景喜剧、做一些节目。暂时我没有想过离开这个行业,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 庞博回答时顿了一下,“脱口秀演员是一个很快乐的职业。”
新京报记者 张赫 刘玮
编辑 佟娜 校对 李立军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海外吃瓜
MerleRing
The author is known by historical past of the of Rosanne. Georgia is since they place I have been residing inside. Visit my web-site [url=https://findscasino.info/]casino game online[/url]
+关注
景甜
2阅读
05-15
景甜穿抹胸连衣裙,苗条身材,纤细柔美,好白好嫩,性感迷人
18阅读
05-15
五次合作刘诗诗,曾与姚笛公开互撕,36岁终于靠着搭档孙俪走红了
55阅读
05-15
小沈阳回归刘老根大舞台!打破所有不和传闻,特地代表赵本山感谢
72阅读
05-15
2025 年 5 月 14 日:娱乐圈热点追踪,精彩连连看
72阅读
05-15
3. 5月13日娱乐圈:解约、绯闻热度狂飙
62阅读
05-15
查看更多
点击回到头条首页
首页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