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于和伟捧着白玉兰奖杯站在聚光灯下时,没人想到这个西装革履的“叔圈顶流”,童年竟是在腌菜缸旁捡剩饭长大的。3岁丧父,母亲45岁高龄生下他,全家11口人靠卖烤红薯挤在漏雨的土房——这般苦情剧本,却被于和伟活成了热血励志番。
作为家中第九个孩子,于和伟的命是姐姐们“奶”出来的。三姐刚生下女儿,硬是把亲儿子的口粮分给他;五姐卖嫁妆供他读书,自己光脚踩雪地走山路。全家啃着玉米糊糊,却凑出他上戏的35块报名费。那些年他像棵野草,在东北的寒风里攥着全家人的体温往上蹿。
住地下室啃馒头时,他对着镜子练到嘴角抽搐;拍《三国》摔断肋骨,他绑着绷带演完“刘备托孤”。28年龙套生涯,他把自己磨成了“剧抛脸”,直到《觉醒年代》里的陈独秀让他彻底炸场。网友笑称:“于和伟的演技像开了外挂”,却不知这外挂是用半辈子血汗充值的。
爆红后的第一件事,他给8个哥姐各买一套房。有人骂他作秀,他却红着眼说:“当年全家人往我嘴里塞饭,现在该我给他们砌个遮风挡雨的窝。”逢年过节他必回老家,蹲在灶台边给80岁大姐烧火,仿佛还是那个缩在炕角等投喂的“老疙瘩”。
如今的于和伟依旧保持着“野生感”,颁奖礼后台偷吃小饼干,剧组盒饭扒得比谁都香。从吃百家饭的拖油瓶,到买百家房的顶梁柱,他像棵被风雪捶打过的红松,把苦难长成了年轮里的金线。或许这就是最狠的逆袭——赢过命运后,依然认得清来时的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