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山顶布力径作为知名豪宅区,近期因一处独立屋的违规改建问题进入公众视野。据香港屋宇署公开信息,布力径10号E屋(曾为恒大集团原主席许家印持有)存在超6000平方尺(约557平方米)的违规建设,其中地下区域约464.5平方米的改建争议,叠加资产处置进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此事既涉及建筑规范的执行,也折射出公众对“规则平等”的朴素期待。
一、违规改建细节与官方处置进展
据香港屋宇署2025年6月公告,布力径10号E屋的违规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
地面改建:正门平台被擅自加高超1000平方尺(约93平方米),铺设木地板及混凝土,并加建楼梯连接通道,与原始设计“无高低差”的要求明显不符;
地下区域:建筑底层与地基间的“回填区”(按规定完工后应填埋)被疑似开挖改建,形成约5000平方尺(约464.5平方米)的空间。屋宇署明确指出,该区域未经审批的大规模改建已违反建筑条例,并非网传“地牢”,而是违规开挖的地下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屋宇署已依法发出清拆令,并作钉契处理(限制物业转让或抵押),要求由物业接管人委托专业机构推进清拆,地下违规区域需按原图则回填。同屋苑内另一处独立屋也因类似违建面临整改,显示出相关部门对建筑规范执行的一致性。
二、涉事物业背景与资产处置脉络
布力径10号的B、C、E三座大宅,为许家印在2010年恒大港股上市后购入,通过离岸公司持有,当时总耗资25亿港元。这些物业为三层结构,带私人花园及室内升降机,实用面积超450平方米,是香港山顶区的高端资产。
随着恒大债务问题爆发及相关调查推进,这些资产已由债务代理人接管并挂牌出售:
2024年10月,C座和E座以9亿港元挂牌,较此前15亿港元估值折价40%;
更早前的B座成交价格略高于原估值的50%。
尽管折扣显著,市场关注度仍较高。当地交易代理透露,咨询者多为香港老牌家族、超级富豪及内地投资者。布力径作为传统豪宅区,长期吸引名流聚居,新世界发展郑裕彤家族、张松桥等商界人士均在此有物业,区域价值稳固。
三、关联资产清查与公众讨论焦点
该大宅的处置是许家相关资产清查的一部分。据公开信息,目前纳入清查范围的资产还包括:
香港中国恒大中心:2015年恒大以125亿港元购入,2025年9月由接管人接手,此前两次出售未获成交;
私人飞机:许家印名下3架(空客A319、A330、湾流G450)中,A319已于2024年12月被接管并挂牌;
其他资产:两艘游艇、两辆劳斯莱斯幻影及全球多地不动产;其前妻丁玉梅名下的海外房产、飞机等资产也在冻结与清算范围内(法院文件显示其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间花费400万美元,此前被要求披露超15万美元资产细节)。
公众讨论聚焦于三方面:
1. 违规性质的理性看待:有网友指出,香港语境中“地牢”多指代地下室,需避免用词夸张,核心应关注“违规改建是否依法处理”;
2. 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关注巨额资产的流动轨迹及处置是否符合债务清偿程序,有观点提及“需厘清资金往来与责任关联”;
3. 规则平等的期待:强调“无论资产规模如何,都应遵守法律与规范”,期待清拆及资产处置过程体现公平性。
四、事件背后的制度意义
从山顶大宅的违规整改到全球资产的依法清查,本质上是对“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实践。无论涉及何种主体,建筑规范的执行、资产的合法处置都应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这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础,也是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期待的关键。
随着相关进程推进,更多细节或将逐步公开。社会关注的核心,不仅在于单一事件的结果,更在于整个过程能否展现制度的严肃性与透明度——这是构建信任的基石,也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
(本文信息综合自香港屋宇署2025年6月公告、公开资产交易记录、法院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