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那个曾在跳水台上让全场惊呼“水花消失了”的小女孩,如今悄悄长大了。
只是,这一次不是因为比赛,而是因为一张近照——脸圆了,腰粗了,胳膊腿都壮实了。
有网友一眼认出:“这不是她妈妈的翻版嘛!”一时间,讨论声四起。
有人惋惜她变样了,有人调侃她该去练举重,还有人说:“这小姑娘的发育期,真是比跳台还高难度。”
但真正了解跳水运动的,知道这不是“懒了”“胖了”这么简单。
其实是身体发育、基因遗传和伤病交织在一起的结果。
01 一张照片,引出“长胖关”
前段时间,全红婵回到广东湛江老家疗伤。
哥哥在社交平台晒出她摘荔枝的画面,她穿着T恤、扎着马尾,看起来圆润不少。
还有前两天晒出的全红婵锻炼的照片,也看出来身材比以前胖了一些。
一些人第一反应是“可爱”,但也有人嘀咕:“这还是那个水花消失的跳水神童吗?”
实际上,这不是全红婵第一次因“发福”上热搜。
早在退出新加坡世锦赛大名单时,她的体型变化就成了焦点。
再加上训练中气喘吁吁、动作吃力,被不少人质疑“不自律”。
但真是她不努力吗?
02 控制身体三年,只为一个冠军
跳水运动员的巅峰期特别短,尤其是女子十米跳台,12岁到15岁是黄金期,超过18岁能站在最高领奖台的已属凤毛麟角。
可全红婵,硬是把自己的发育期“压”到了18岁。
别人十五六岁就开始发胖、长个,她靠着严苛训练、定量饮食和高度自律,把体重控制在最低值,只为能在巴黎奥运会上稳稳站住脚。
每天早餐只吃蛋清和半片面包,午餐一块鸡胸肉配几勺米饭,水果都要称克数。
连奶奶做的红烧肉,她都只敢尝一口。
三年时间,全红婵拼尽全力维持着轻盈的身材和精准的动作,换来了巴黎奥运会的第二块金牌。
拿到冠军后,她才终于松了口气,吃了几块糖,喝了点汽水。
这才是真实的她,一个终于可以“当回普通女孩”的18岁孩子。
03 基因的手,也不是谁都能挡住
全红婵的家人,体型都偏壮。
妈妈脸圆手粗,哥哥也是个“胖墩墩”。
很多粉丝看完都感叹:“这是天生的易胖体质啊!”
专家也说了,易胖体质虽然不占全部影响,但先天因素占了30%~40%。
这就意味着,全红婵即便吃得再少,也容易长肉。
更何况,现在的全红婵正值发育高峰期,身高、体重、激素水平都在快速变化,再加上长期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损伤,身体负担更大。
她不是不自律,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较劲。
04 她的“水花消失术”,也在慢慢回归
最新的训练视频显示,全红婵每天在广东跳水中心训练长达6小时,引体向上从3个进步到8个,核心训练时间增加30%,体脂率下降1.5%。
教练陈若琳透露,全红婵正在适应“新身体”——
换动作节奏、改入水角度,甚至重新构建动力链。
曾经让全场惊艳的207C高难动作,也在慢慢恢复稳定,目标是在年底的全运会前恢复至8.5分水准。
她不是躺平,而是默默努力,只是不在镜头前说而已。
05 少年强,则跳水强
很多人拿全红婵和陈芋汐对比。
确实,陈芋汐在这次新加坡世锦赛上拿下三枚金牌,气场强大。
两人从并肩作战到成为对手,也都是国家队的宝藏选手。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俩谁就该被踩下去。
跳水队的辉煌,从来都不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
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每一代都有接棒人。
全红婵的“低谷”,也许只是短暂的喘息。
等她适应好身体、调整好心态,还是那个能站上最高领奖台的天才少女。
写在最后
一个从湛江农村跳出来的小姑娘,靠跳水改变了命运,拿到了两块奥运金牌。
全红婵的身上承载的不只是荣誉,还有一整个家庭的希望和压力。
现在,她长胖了、累了、受伤了,却被人嘲笑、指责、质疑。
太残忍了。
全红婵本就不欠谁的解释,更不欠谁的金牌。
一个拼了三年才让身体发育的女孩,如今终于能做回自己。
就算身材臃肿、神似妈妈,那又怎样?
她依然是那个踏实努力、不惧风浪的小红婵。
哪怕水花再大、动作不再完美,她只要站在跳台上,就值得掌声。
因为,有些冠军的价值,不只是跳下去的那一秒,还在于她熬过来的每一天。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