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美财长揭开中美谈判内幕,沃尔玛恢复中国订单,关税全由美国人出

薛小荣 · 14 小时前
美财长揭开中美谈判内幕,沃尔玛恢复中国订单,关税全由美国人出。
观察者网消息,沃尔玛等美国零售巨头在暂停订单数周后,突然要求中国供应商恢复发货,并主动承诺承担新增关税成本。
宁波某大型文具出口商透露,沃尔玛已明确表示新关税由美方承担。江苏多家制造商也证实收到备货通知。
环球网报道,这一转变发生在沃尔玛等零售企业代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之后,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几周前,这些企业还试图将关税负担转嫁给中国供应商。
万美集团高管观察到,美国进口商在4月23日就出现订单回调,这与4月订单量同比暴跌40%的惨淡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笔者看来,造成美国零售商态度急转的原因有三:
其一,笔者注意到一点,为应对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中国供应商普遍调整了报价方式,从原来的完税后交货(DDP)模式转为离岸价(FOB)模式。
这一技术性调整意味着美国进口商需要通过本国清关代理处理关税事务,实质上将政策风险从中国供应商转移到了美国采购方。
1.jpeg
其二,美国零售终端库存已逼近警戒线。特朗普政府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导致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商品甚至因失去价格竞争力而退出美国市场。
同时,商品短缺导致的价格上涨引发了消费者恐慌性购买,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小型家电,美国主妇们掀起了一股"囤货潮"。这种非理性消费行为反过来又加剧了供应链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其三,零售商预判关税政策即将松动,否则不会冒险锁定高成本订单。
一方面中期选举临近,白宫承受不起持续通胀的政治代价,另一方面,中方的强硬反制打乱了特朗普的既定节奏。当天价关税直接转化为超市价签上的数字时,美国普通家庭最先感受到切肤之痛。
现在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正在转化为社会问题,以"50501运动"为代表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在全美蔓延,500万民众走上街头表达对现行贸易政策的不满。而这正是零售商敢于"逼宫"白宫的底气所在。
正如美国零售商所预感的,特朗普政府现在对华的态度很微妙,一边放风说要降低对华关税,一边又在《时代》周刊上炒作"中美领导人已经通话"。
2.jpeg
但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澄清:近期两国元首没有通话,中美双方并未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也揭开了中美谈判的内幕,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对"中美通话"不知情,这在事实上否定了特朗普所说的中美正在关税交涉。
这出戏码演到现在,明眼人都看明白了:美国那群人嘴上喊着要降温,身体却很诚实既需要展示对华强硬以维持基本盘,又不得不缓解企业压力来稳定经济。
更离谱的是,贝森特还要求中国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理由是中美贸易存在"长期失衡"。这种论调与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表态如出一辙,都试图将调整关税的责任推给中方。
特朗普政府这套强盗逻辑早就玩遍了全世界,从日本到德国,哪个顺差国没被他们用关税大棒敲打过?但中国显然不吃这套,中使馆早就把话撂下了:要谈可以,先把所有单边关税撤了再说。
有经济学家用浅显的比喻揭示了贸易逆差的本质:美国如同一个借贷消费的顾客,在超市(中国)大量采购后,却抱怨店主(中国)造成贸易不平衡。
其实,现在美国政客们轮番上阵要求中国"主动",恰恰暴露了他们才是真正坐不住的一方——沃尔玛这些零售巨头已经开始恢复中国货采购,说明连资本家们都看透了美国的虚张声势,赌定特朗普撑不过中期选举前的物价压力。
3.jpeg
沃尔玛的采购经理们重新激活中国供应链时,他们实际上在用订单投票。这些商业决策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真实地反映出: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靠筑墙自给自足。
特朗普政府若继续漠视这个基本现实,恐怕连最基本的日用品供应都将成为政治难题。
眼下最关键的观察点在于,一是美国能否真正放弃"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二是中方如何应对美方的政策摇摆。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美方继续坚持"中方先让步"的不合理要求,关税僵局恐将持续。
而美国商界迫不及待的"自救"行动已经表明,在这场博弈中,时间可能并不站在特朗普政府一边。这场持续数年的关税博弈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或许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单边行动,最终都要付出沉重代价。
美国从加征关税时的气势汹汹,到现在的频频"松口",这个转变过程本身就是对"贸易霸凌"政策的最好否定。当沃尔玛的货架需要中国商品补充时,再高的政治壁垒也挡不住市场的力量。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