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董卿因央视主持人大赛被想念,张蕾李思思辞职只能靠自媒体刷存在

床头捉刀人 · 5 天前
传统媒体人一旦失去平台光环,真的只能被时代淘汰吗?
央视主持人大赛重播时刷屏的“想念董卿”弹幕,和辞职转战自媒体的张蕾李思思形成残酷对照。
1.jpeg

这背后折射出当代媒体人最痛的职业困局——当传统媒体势微,到底是平台成就了人,还是人能超越平台?
2.jpeg

董卿现象其实撕开了职场真相:真正顶尖的专业价值自带穿透力。
当年主持人大赛上,选手和评委才是主角,她却硬生生用三句古诗解构选手表现,用“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封神热搜。
3.jpeg

这种将文化储备转化为节目高光的能力,让《中国诗词大会》的百人团设置、《朗读者》的嘉宾哭戏都成了她的个人符号。
4.jpeg

反观张蕾李思思在春晚舞台的完美表现,更像是完成标准动作的优等生,缺乏记忆点。
这就像短视频平台上百万粉博主和现象级网红的区别,前者可以批量复制,后者必须拥有不可替代的辨识度。
5.jpeg

媒体形态巨变放大了这种差异。
撒贝宁能跨平台保持影响力的秘密,在于把《今日说法》积累的法律标签升级成“段子手”人格,在网综里持续强化反差萌属性。
6.jpeg

杨澜转型企业家后,始终围绕“女性成长”核心议题开发内容产品。
7.jpeg

而多数传统主持人的困境,是误把平台资源当个人能力,离开央视后的自媒体运营还停留在晚会式播报,在碎片化传播时代完全失效。
湖南卫视的梁田辞职后转战直播带货,用综艺感重构人设的案例反而更值得研究。
8.jpeg

真正残酷的是,自媒体时代的观众既健忘又长情。
9.jpeg

当年《百家讲坛》造就的学术明星,90%消失在移动端浪潮里,但易中天靠着持续输出《三国》新解在B站翻红。
这给媒体人指明出路:要么像董卿把专业做到极致成为时代符号,要么像王冰冰主动打破固有形象创造新赛道。
10.jpeg

守着过去的荣耀做自媒体,终究只是把电视屏搬进手机屏的自嗨。
在媒体融合的深水区,能活下来的不是最会说话的主持人,而是最懂重塑价值的手艺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