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承渊
近期,美国挥舞关税大棒,对东南亚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美国政府此举既不道德也难奏效,反而削弱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信誉。关税大棒不仅无法重振美国本土制造,反而会倒逼东南亚国家重构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政府“异想天开”,最终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0.5个百分点至2.8%,并警告如果美方新关税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尔·古兰夏斯直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纪元,美方关税政策让过去80年的全球经济体系被重置。”
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首当其冲。泰国专家庞纳空指出,美国关税将直接导致泰国出口和产能下滑,进而影响家庭收入和消费,并推高债务在GDP中的占比。印尼学者也预估,印尼对美出口面临两位数关税将使其GDP增速每年降低约0.5个百分点。星展银行的一份报告称,美国关税政策可能使越南今年经济增速降低多达2.5个百分点。显然,东南亚国家辛苦维持的经济高速增长将被美国关税重挫。
美国政府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扩容逻辑简单粗暴地嫁接到贸易平衡测算中,这种“华盛顿式数学”完全忽视了贸易顺差的形成机理。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学家亚当·艾哈迈德·萨姆丁指出,美国设定的所谓“对等关税”实质上与东南亚国家自身的关税无关。以越南为例,其平均关税仅9.4%,远低于美国此次动辄40%的惩罚性税率。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些国家购买力有限,无法大量进口美国高价商品来缩小顺差。让柬埔寨、老挝这样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的国家去买美国的飞机汽车,以减少贸易逆差,无异于天方夜谭。
美国政府罔顾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强行施压只会令这些国家进退两难:不可能买够美国货,又承受不起高关税之痛。“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反而被课以最高关税。这将进一步损害那些本就处于不利贸易地位国家的前景。”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说,美国税政策有违贸易公平原则,让弱小经济体雪上加霜。
过去几年,许多制造业从中日韩等国转移至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因此受益于产业承接和出口增长。但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将动摇东南亚国家所依赖的发展模式。一些专家分析称,如果美国关税政策长期化,东南亚将进一步抱紧中国市场以弥补损失。美国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税大棒可能适得其反,将使东南亚国家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合作建立区域供应链,以共同对冲美国压力。
面对美国的关税重压,东南亚国家强调维护多边主义和公正贸易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积极加强与中国、非洲等美国以外国家的经贸往来,同时发掘东盟内部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需求潜力,减少对美依赖。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ACFTA)3.0版谈判已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RCEP与ACFTA两大政策叠加持续释放红利,正在为中国—东盟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拓展新空间。东南亚国家正将关税危机转化为重构经济发展模式的契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