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你以为我们怕美国吗?”美媒记者探访义乌工厂得到这样的回应

环球网 · 昨天 14:05
来源:中国日报
“你以为我们怕美国吗?”
这是《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探访义乌一家女装工厂时,工人们对他的回应。
1.png 面对特朗普关税冲击,这家女装厂的工人并非盲目乐观——他们承认“影响肯定有”,但更强调“最终能扛过去”。
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市场。如今,来自美国的采购订单逐渐消失,对美国的发货也被推迟。记者交谈过的商家中,他们平均约10%到20%的业务与美国有关。
尽管面临着不确定性,但他们几乎没兴趣向美国关税政策妥协。
圣诞毛绒玩具制造商杨朗华(音)的态度颇具代表性。当美国客户以关税为由要求降价10%时,她断然拒绝:“我的利润总共才10%,降价等于白干。”
她甚至激进主张:“全世界应该联合抵制和美国做生意。让他们自生自灭去。”
这种强硬的态度源于中国供应链的深层韧性:义乌作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其商户早已习惯在全球市场的波动中学会生存。
中国企业早已吸取了经验
记者发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欲迫使中国就范,却意外激活了中国企业的“迂回战术”。
从某些方面来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许早就在帮助中国了。许多中国企业正在运用从上一次贸易摩擦中吸取的经验。
上海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徐大卫(音)透露,其公司过去三年将对美出口削减40%,转而开拓拉美市场。
这种“去美国化”并非个案:义乌文具商将生产线迁至越南,圣诞装饰品制造商通过墨西哥转运货物,甚至有企业借道柬埔寨或日本规避关税壁垒。
“中国不再惧怕关税了。”徐表示。他的同行出口商已“走向全球”,在中东、南美和东欧开展业务。
记者称,他在义乌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特朗普高估了美国的影响力。在这场对峙结束时,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将变得更强大:在国内更自强自立,在国外更受尊重。
讽刺:想让中国“屈服”
却助其成为更平衡的经济体
作者在文中指出了这场博弈的讽刺之处,特朗普的关税攻势可能是想迫使中国按美方条件改革,结果中国反而借机推动符合自身利益的改革,形成战略反制。
贸易战实际上给了中国一个实现经济转型的良机——从出口导向转向消费驱动。
这种转型若能成功,不仅将重塑中国经济结构,还可能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一个消费力崛起的中国对欧洲车企、奢侈品集团而言,显然比反复无常的美国更具吸引力。
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中文词汇“危机”由“危险”和“机遇”两个词组成。在这场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中,中国看到推动变革以实现经济再平衡的机遇。
他最后作出判断:美国自认为它正在孤立中国,但它很可能是在孤立自己。
来源:大西洋月刊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