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315晚会后,“毒卫生巾”事件真相曝光:这是一场针对穷人的围剿

第一心理 · 14 小时前
3月份的315晚会,让“毒卫生巾”事件在网上传得风风火火。
据315曝光的画面,在某些黑作坊中,机器沾满了油污,工人甚至赤手赤脚地踩踏原料。
而制造卫生巾的原料,不知道是从哪里回收来的纸浆,甚至还发着霉。
1.png
那些大牌卫生巾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其中的荧光剂严重超标,接触皮肤2小时就能渗入血液。
许多女性为了健康和舒适所购买的“纯棉”、“无菌”卫生巾,可能是从废品堆捞出来的毒棉花和医院纱布边角料
而自由点、苏菲、全棉时代这些为人熟知的品牌,无一幸免。
毒卫生巾会导致私处瘙痒、阴道炎症、痛经等不适症状,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
2.jpeg
网友对毒卫生巾的讨伐已经有很长时间,但后续事实并未做出明显改变。
对于女性这一生活必需品,黑心商家选择了漠然。
实际上,不止是卫生巾。
我们会发现,如今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原来这是一场针对穷人的围剿。
计划性报废:质量不过关已成常态

相信70、80年代的人都有感觉,现在的商品质量越来越差了
出门吃个饭,大多数都是科技与狠活,很少能吃到地道的土鸡。
买个衣服,版型压根没眼看,穿不了几天就开线起球,就这样的衣服一件还成百上千。
哪怕是一直回购的一些老品牌,品质也不如以前那样好。
花了比之前更多的钱,却很难买到一件满意、优质的好商品。
3.jpeg
在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中,曾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计划性报废”。
计划性报废指的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制造商故意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年限,从而使消费者能够不断地购买新的产品。
也就是说,如今的商品越来越不耐用,其实是厂家故意而为之。
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为了节约成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许多商家不惜以消费者的健康为代价
4.png
2024年5月,新京报发现油罐车在卸完煤制油后,竟然不做任何清洗,就继续装载食用大豆油
此事件的影响极为恶劣,连人们每顿饭吃的油,都可能存在煤制油的威胁。
商家的道德越来越低,商品的品质越来越差。
更有甚者,连孩子喝的奶粉,都被查出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许多知名品牌接二连三的出事,让消费者都不知道应该相信哪家的产品。
难道真要自己回家种地,才能吃到天然健康的食物?
劣币驱逐良币:好商品更难生存

许多人都曾听说过一个词:劣币驱逐良币
16世纪的英国,市面上流行着两种货币,一种是纯金的货币,另一种则是有杂质的金币。
在法律意义上,两种货币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5.jpeg
为了保留质量更好的金币,人们纷纷选择私藏金币,而选择用含有杂质的金币去流通。
没有过多久,市场上就被含有杂质的金币占领。
后来,这一现象就成为一种金融学定律,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界。
当假冒伪劣产品越来越多时,好的商品就会受到挤压
6.png
以餐饮为例,当大多数商家都选择预制菜时,节省了人力、设备等成本,利润自然也更多了。
利润越多,就更有钱去营销、买好评,曝光率也就更高
反观那些坚持人工做饭的商家,既需要人力、设备等成本,还要担心蔬菜、肉类价格的上涨对利润的影响。
慢慢地,利润越来越低,甚至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7.png
如果没有相关监管部门给予严厉的惩罚,市场上很快便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最终受害的还是底层消费者,明明花了更多的钱,但却得到一份十分劣质的商品。
总而言之,“毒卫生巾”只是如今假冒伪劣产品的冰山一角,其本质是对穷人的一场围剿——既要掏空穷人的钱包,又不给他们好的产品
-The End -
作者-猫头鹰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8.gif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