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朝鲜与俄罗斯结盟后,不再用中国卫星,为何说等于帮了中国一把?

看电影看到死 · 2025-4-22 13:40:16
1.jpeg
2024年,朝鲜与俄罗斯的联盟关系进一步深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朝鲜停止使用中国的卫星服务,转而投入俄罗斯的怀抱,使用俄罗斯的“快运103号”卫星。
这一举动乍一看像是朝鲜在疏远中国,甚至可能让一些人觉得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被削弱了。但实际上,这件事对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帮了中国一把。
技术与经济负担的减轻:中国少了个“包袱”

2.jpeg
给朝鲜提供卫星服务,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背后其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卫星这玩意儿可不是发射上去就完事儿了,后续的维护、信号调试、设备更新,每一步都需要钱和技术支持。
以中国之前为朝鲜提供服务的“中星12号”为例,这颗卫星是2012年11月发射的,设计寿命15年,到2024年已经运行了12年,属于“高龄”卫星了。
卫星老化后,性能下降,维护成本会越来越高。比如,地面站得不停调整信号,工程师得盯着数据,有时候还得发射补给物资修补硬件。这不是一笔小钱。
根据公开数据,发射一颗通信卫星的成本通常在2亿到5亿美元之间,后续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也得几千万美元。
虽说“中星12号”不完全是为朝鲜服务的,但给朝鲜提供信号支持,肯定占用了不少资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年报显示,2022年他们在卫星运营上的投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部分就得花在这种老旧卫星的维护上。
3.jpeg
现在,朝鲜转而使用俄罗斯的“快运103号”卫星,这颗卫星2020年才发射,状态比“中星12号”好得多,性能更稳定,维护成本也低。
俄罗斯接手了给朝鲜提供卫星服务的任务,中国自然就省下了这部分开支。更重要的是,中国不用再为朝鲜的卫星需求操心了。
朝鲜要是还赖着用“中星12号”,没准儿还得逼着中国再发射一颗新卫星替换它,那又是好几亿的投入。现在俄罗斯顶上,中国直接卸了这个担子。
4.jpeg
省下来的钱和资源,中国可以干啥?比如,投到自己的新一代卫星项目上,像“北斗”导航系统的升级,或者6G通信技术的研究。
这些东西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更有用。2023年,中国发射了20多颗商用卫星,覆盖通信、遥感和导航领域,花的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朝鲜这一走,反而让中国能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外交压力的转移:中国不再是“背锅侠”

5.jpeg
朝鲜问题在中国外交上一直是个麻烦事儿。朝鲜搞核试验、发射导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总爱把矛头指向中国,说中国没管好这个邻居。
过去十几年,美国没少拿制裁威胁中国,要求中国对朝鲜施加更大压力。比如,2017年朝鲜第六次核试验后,美国直接把制裁矛头指向中国企业,冻结了一堆中企资产。
2022年,朝鲜又试射了创纪录的60多次导弹,联合国开会时,美国代表还点名中国,说中国对朝鲜“过于纵容”。
这种指责让中国很被动。毕竟,中朝关系特殊,地理上又挨着,中国不可能完全不管朝鲜。
但管多了,又容易被西方扣上“支持朝鲜”的帽子;管少了,又被说“不负责任”。这种两头不讨好的局面,中国早就受够了。
6.jpeg
2024年6月,普京访问平壤,俄朝签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关系升级到准军事同盟水平。之后,朝鲜开始用俄罗斯卫星,国际社会的注意力自然就转向了莫斯科。
2024年下半年,朝鲜导弹试射频率激增,据韩国国防部统计,从6月到10月,朝鲜试射了至少15次导弹,其中好几次用了疑似俄罗斯提供的技术。
西方媒体忙着分析俄朝的武器交易,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还专门出了报告,说俄罗斯在给朝鲜提供导弹制导技术。
这下子,朝鲜的“后台”从中国变成了俄罗斯,美国和韩国开始盯着俄朝关系使劲儿使劲儿。
韩国甚至在2024年10月调整了对朝监听策略,加强了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卫星侦察。中国的压力一下子就小了。
西方国家不再一味指责中国,而是把俄罗斯推到了前台。中国终于可以喘口气,不用老是当“背锅侠”了。
7.jpeg
外交压力减轻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能更从容地布局。比如,2024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预计突破1万亿美元,双方还在谈《南海行为准则》.
还有,中日关系也在回暖,2024年秋天,日本外相访华,两国文化交流项目多了好几个。
战略灵活性的增强:中国从前台退到幕后

有人可能会说,朝鲜跟俄罗斯跑了,中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力是不是下降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地理位置摆在那儿,中朝边境线1400多公里,鸭绿江连着两国,朝鲜跑不了。
经济上,朝鲜更离不开中国。
2023年,中朝贸易额占朝鲜对外贸易的90%以上,粮食、燃料、日用品基本靠中国进口。
俄罗斯就算给朝鲜送导弹、送技术,物资运输还得走中国东北的铁路和港口。中国既是通道,也是监管者,这地位谁也抢不走。
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23年,朝鲜从中国进口的石油制品超过50万吨,粮食进口量接近200万吨。
俄罗斯想完全取代中国,得先把远东的物流网建得跟中国一样牛,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
8.jpeg
朝鲜用上俄罗斯卫星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角色变了,从直接插手的“管家”变成了幕后的“观察者”。这变化有啥好处?一是省力气,二是留余地。
以前中国得直接给朝鲜撑腰,现在俄罗斯顶在前头,中国可以退后一步,看看风向再出手。
比如,2024年秋天,美日韩在黄海搞联合军演,朝鲜拿导弹试射回应,半岛局势又紧张起来。
中国没急着表态,而是继续给朝鲜送粮食和能源,同时跟俄罗斯谈能源合作。这种低调又稳妥的做法,让中国在东北亚的博弈里多了几分主动。
9.jpeg
中国还能借着俄朝合作的机会,把自己的战略布局做得更灵活。比如,2024年,中俄贸易额预计突破2400亿美元,能源合作是重头戏。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和石油越来越多,东北的管道运输网也在扩建。这时候,朝鲜跟俄罗斯闹得热乎,中国正好能从中搭桥,既稳住朝鲜,又拉紧俄罗斯。
反过来,美国想在东北亚给中国使绊子,难度就更大了。
10.jpeg
结语

朝鲜跟俄罗斯结盟,不再用中国卫星,表面上看像是中国丢了面子,但实际上帮了中国不少忙。
技术上,中国省了维护老卫星的钱和精力;外交上,中国不用老背朝鲜的锅了;战略上,中国从前台退到幕后,布局更灵活了。
俄朝合作虽然热火朝天,但中国凭着地理优势和经济杠杆,依然是朝鲜绕不过去的邻居。
11.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