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弘一法师:人到晚年,只能依靠这两样东西

谢婷婷 · 4 小时前
1.jpeg
我很喜欢马克·吐温的一句话,他说:“年龄增长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智慧的积累。”
在年轻时,我总以为人生有无数依靠,毕竟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可是我跟很多老年人,包括父辈们聊天时,他们都在感慨自己步入晚年之后,才发现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东西,包括自己的子女。
因为子女们压力更大,他们也要忙于自己的生活,而朋友们也一个个老去,真正值得依靠的,还是自己。
这让我想起了弘一法师说过的一句话:“人到晚年,能依靠的不是子女,而是要守住两样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一是健康,二是强大的内心。”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心酸,说的却是事实。
有人或许会问:养儿防老,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可现实往往的残酷的。子女有自己的家庭与责任,即便孝顺,也无法时刻陪伴。
尤其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下,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生活压力,更是让亲情难以全然托付。
与其将幸福寄托于他人,不如早早看清,只有健康和强大的内心才是晚年最可靠的东西。
一、健康
弘一法师将“健康”列为晚年第一依靠,是有道理的。在年轻时,我们挥霍身体,熬夜加班、应酬喝酒,总以为疾病离自己很远。
可一旦迈入晚年,身体的衰败如潮水般涌来。腿脚不再灵便,慢性病悄然缠身,甚至一场感冒都可能演变成生死危机。这时很多人才懂得,健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健康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它是你活着的资本。
人老了,若失去健康,连最基本的自理都成奢望。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扶,尊严在病痛中一点点消磨。
更残酷的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子女再孝顺,也难敌长期照料的疲惫。
这时你再有钱,也买不回身体的活力。只有守住健康,你才能维持生活的自主权,才能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
健康也是幸福的保证。许多人误以为晚年幸福在于儿孙绕膝、家财万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若终日被病痛折磨,再热闹的家庭团聚也成了负担,再舒适的豪宅也像一座囚笼。
相反,一个健康的老人,即使独居,也能散步、读书、种花,在平凡中享受安宁。
正如一句老话:“无病一身轻。”健康让晚年不再是被动的“熬日子”,而是主动的“过日子”。
守住健康,靠的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日复一日的自律。因此在年轻时,就要养成运动习惯,饮食有节,心态平和。
等年老了要定期体检,适度活动,避免过度消耗。这些看似简单的坚持,实则是为晚年积攒最大的福报。
二、强大的内心
如果你的内心过于脆弱,生活便处处是劫难。
一个人晚年的困境,往往不止于身体。孤独、失去伴侣、社会角色淡化……
这些无形的压力,比病痛更摧残人心。弘一法师说的“强大的内心”,就是应对这种困境的最好方法。
强大的内心,是接纳无常的智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允许一切发生。人到晚年,难免经历失去——朋友离世、子女远行、记忆衰退。
你如果一味抗拒这些变化,只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弘一法师晚年闭关修行,面对清贫与孤独,却写下“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豁达诗句。
他知道人生如四季轮回,衰老与离别本是自然规律。接受无常,才能在变迁中保持平静。
强大的内心,也是一种自我滋养的能力。很多老人把快乐寄托于外界:等子女的电话,盼节日的团聚,甚至靠回忆过去填补空虚。
2.jpeg
可外界的温暖毕竟是有期限的,唯有向内求,才能找到永恒的安宁。
读书、写字、养花、参禅……这些看似孤独的事,实际上却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修炼内心,需要的是一生的沉淀。年轻时多经历挫折,学会在逆境中反思;,中年时放下执念,懂得进退之道。
到了晚年,你就能看淡得失,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
因为强大的内心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岁月中一次次破碎又一次次重建的结果。

我想柏拉图说的一句话来结尾:
“人的一生,有两种东西最值得追求——健康的身体和宁静的灵魂。”
晚年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尤其当子女有了自己的人生,已经不能全部依靠了,真正能陪伴自己的,真的只有自己的健康与内心。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