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的佛山热闹非凡,撒贝宁穿着蓝色短袖,踩着防滑鞋,精神抖擞地登上了顺德的龙舟。作为北方长大的汉子,他这次来可不是看热闹的,而是要亲自体验一把划龙舟的滋味,让不少网友直呼 “太惊喜”!
原来撒贝宁提前三天就到了佛山,跟着当地的老船工认真学艺。别看他平时在台上妙语连珠,握起船桨却像个小学生一样专注。
老船工教他 “握桨三法”:手指要像握毛笔一样扣住桨沿,腰部发力得像主持时控制气息,落桨的力度还要像击鼓一样有节奏。他就在岸边一遍遍地练,直到自己的动作和老船手的倒影完全重合,这份认真劲儿让大家纷纷点赞。
比赛当天,撒贝宁所在的 “顺德文旅队” 一出场就吸引了全场目光。随着裁判哨声响起,他和队友们整齐划一地挥桨,古铜色的手臂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弧线。
让人惊讶的是,他的节奏感特别好,完全跟上了鼓手的节奏,身体前倾、划桨入水的动作流畅标准,连专业队员都忍不住夸:“根本看不出是新手!”
中场休息时,撒贝宁蹲在船头和老船工聊天,得知龙舟要用百年坤甸木制作,还要经过 12 道传统工序,立刻来了兴趣:“这可比主持复杂多了,每道工序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啊!” 他赶紧掏出手机记录下船底的雕花,说要在自己的节目里给年轻人讲讲这些传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龙舟的魅力。
岸边的直播把这些画面传到了网上,# 撒贝宁龙舟划桨好标准 #的话题很快上了热搜。网友们翻出他以前讲端午诗词的视频,发现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直没变。有顺德的网友说:“以前觉得龙舟是老一辈的活动,看撒老师划桨时眼里发光,突然觉得咱们的传统也能很时尚!”
比赛结束后,撒贝宁所在的队伍虽然没拿冠军,但他收获满满。他把自己训练用的船桨捐赠给了龙舟文化博物馆,桨柄上还刻着老船工送的 “入水为龙” 四个字,寓意着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夕阳下,他和队员们合影,背后是波光粼粼的河面和闪烁的灯笼,画面温馨又有意义。
这次划龙舟的经历,让大家看到了撒贝宁不一样的一面:他不仅是舞台上的名嘴,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只要用心体验和传播,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就像当地老人说的:“龙舟需要年轻人划才能前进,文化也需要这样的‘弄潮儿’才能传承下去。”
撒贝宁离开时,岸边的掌声还在回荡。他留下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推广的决心,更是让年轻人关注和参与传统活动的榜样。
相信在他的影响下,会有更多人走近龙舟,让这项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