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开国大典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14次国庆阅兵,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一次次阅兵,见证了人民军队质量建设的跨越发展,军制、军服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变化。
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结束后,新华通讯社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合作,联合主办了《请祖国检阅——新中国14次国庆大阅兵回顾展》,以大量珍贵的文物、图片、历史档案和精致的阅兵装备模型为载体,以武器装备发展为主线,展现了中国武装力量阔步走向现代化的辉煌成就。
邓小平乘红旗敞篷检阅车检阅排列在东长安街、绵延2000多米的受阅部队。
1984年国庆阅兵 ——武器装备建设形成基本体系
国庆35周年阅兵,是在1959年国庆阅兵之后间隔了25年、迎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大量新型装备首次参阅,特别是作为战略导弹部队的第二炮兵的洲际导弹方队公开亮相,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后军队建设的新风貌,展示了捍卫国防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实力。
严整列阵的海军方队向邓小平行注目礼。
邓小平乘坐的红旗CA770型检阅车
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苑机场阅兵,乘坐的是一辆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的美式吉普车。1958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71型,经改进后命名为“红旗”牌CA72型高级轿车,1959年国庆阅兵首次使用了“红旗”牌检阅车。1965年,又推出三排座豪华型CA770“红旗”轿车,作为中央领导人的专用车。为迎接建国35周年国庆阅兵,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以CA770为基础,专门设计制造了这辆活动顶棚高级检阅车。
受阅的三军仪仗队。
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女兵方队。
榴弹炮和加农炮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受阅的152毫米自行加榴炮方队。1979年开始研制,1983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大口径自行火炮。
122毫米火箭布雷车方队。
陈列在军博兵器馆的74式122毫米火箭布雷车。
122毫米火箭布雷车
火箭布雷技术装备产生于1970年代,是一种以火箭作动力将反坦克地雷抛撒到预定区域,构成雷场的快速机动布雷器材,可在几分钟之内布设一个大面积的反坦克雷场,主要用于恢复被破坏的障碍体系,封闭敌装甲部队战斗队形和空降地域,达到迟滞、拦阻、分割敌战斗队形,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目的。中国先后研制成功74式、79式、84式等多种型号火箭布雷车,形成了远、中、近距离的火箭布雷系列。
某机械化步兵团的63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方队。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
1982年10月12日15时,我海军潜艇从水下发射了一枚潜地弹道导弹,导弹出水、点火、飞行、分离、溅落及捕获跟踪测量正常。中国从1958年决定开展核潜艇武器的研制,到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成功,数万名科研、设计、试验、生产专业人员奋斗20多年,攻克了导弹固体发动机、水下发射、导弹弹头、制导系统等一个个技术难关,突破了结构与防热设计等技术难题,研制出中国第一个轻小型核弹头,使中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具有毁伤敌方战略目标的巨大威力。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具备了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
第一次参加国庆阅兵的战略导弹方队。第二炮兵9枚东风系列中程、远程和洲际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将阅兵庆典推向高潮。
地地导弹从“近程”到“洲际”
地地弹道导弹是一种由火箭发动机推送到一定高度和一定速度后,发动机关闭,弹头沿预定弹道飞行目标的导弹。1960年11月5日9时,中国东风1号地地导弹发射成功。导弹飞行约7分钟,准确命中590千米外的目标。此后,中国相继研制成功近中程、中程和远程地地导弹。1980年5月18日10时0分23秒,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从酒泉腾空而出,飞行29分58秒,准确命中9000千米外太平洋预定海域目标。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洲际核导弹的国家。
陈列在军博兵器馆的歼-7
中国第一种两倍音速歼击机——歼7
1959年9月30日,中国第一种飞行速度超过音速的飞机——歼-6试飞成功。此后经苏联授权,参照米格-21歼击机制造成功中国第一种两倍音速歼击机,1967年6月定型,命名为歼-7。最大平飞速度2.02马赫,实用升限19000米。此后,进行了多次改进,发展出多种改良型,并有部分出口。参加1984年国庆阅兵、大量装备部队的歼-7Ⅱ,于1979年设计定型,1985年获国家质量金质奖。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