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座山,同一排座,前脚480,后脚1300。”
这句对比像一记闷棍,敲在所有想看演唱会的人头上:票还是那个票,钱已经不是那个钱。
武汉体育中心C305区31排35座,李荣浩480,周杰伦1300,翻了近三倍。
网友一句“性价比高”的感叹,瞬间把“值不值”推上热搜。
为什么差这么多?
先别急着骂周杰伦,也别急着骂主办方。
把镜头拉远,同一区域,张韶涵488,许嵩618,票价本来就像过山车,歌手热度、成本、市场,全是推手。
文旅局把话筒递给12345,12345说“已记录”。
官方没否认,也没盖章,只留一句“能买到就不错”。
这句话刺耳,却也是大实话——抢票那天,多少人屏幕戳烂也挤不进去。
可问题来了:
当山顶票冲破四位数,我们到底在为谁买单?
是为偶像的光环,为稀缺座位的优越感,还是为黄牛和平台算法联手制造的恐慌?
有人咬牙掏钱,觉得青春只有一次;
有人转身离场,觉得钱包更重要。
两种选择都没错,但中间的灰色地带,谁来给个透明账本?
下一次开票前,我们能不能先问一句:
票价公式到底长啥样?
安保、舞美、报批,哪一项真要花这么多?
如果成本公开,市场还会不会这样疯?
留言区交给你们:
1300元买山顶,你愿意吗?
如果不愿意,你觉得多少才算合理?
别让讨论停在吐槽,让下一次抢票前,至少有人听见我们的声音。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