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换台,短视频进入“细糠”时代
刷到周杰伦那条AI混剪的时候,手指真的停了两秒。
不是因为他有多神,而是突然意识到:连他都开始“换台”了,抖音这次是真急了。
急什么?
急在大家开始嫌弃“奶头乐”。
以前15秒傻笑能骗个赞,现在评论区一水儿“就这?”数据不会撒谎,艾媒去年把“内容同质化”钉在痛点榜首,六成用户直接点叉。
平台再装傻,流量就真跑了。
于是抖音把“青桃”翻牌成“抖音精选”,专门去B站扒拉那些中腰部UP主。
不是顶流,是那种一万到十万粉的“小专家”,讲刑法的、修相机的、种多肉的,粉丝不多但黏得像502。
抖音派人1v1私聊,话术简单:来嘛,给你钱,还给你流量。
听着像五年前西瓜挖巫师财经的复制粘贴,但玩法变了——这次不砸天价签约费,而是打包“选题+流量+变现”一条龙。
说人话:让你安心做内容,别去带货翻车。
B站那边呢?
创作激励三连降,有人去年拿三千,今年只剩一千二。
UP主们一边骂娘,一边偷偷把视频同步到抖音,双平台吃饭。
毕竟抖音给的播放分成是真金白银,B站的情怀填不饱肚子。
最骚的是算法也开始“装人”。
抖音把收藏、搜索、二刷这些慢动作算进权重,说穿了就是逼你“看完再说话”。
以前三秒完播定生死,现在半分钟都算及格。
用户一旦开始搜“周杰伦AI怎么做的”,系统立刻给这条视频加血,顺便把作者推上热搜。
这招挺鸡贼,用“耐心”换“质量”,顺便把低质水货踢出流量池。
所以别再说短视频只能看土味了。
平台们集体补课,把“细糠”筛出来当主粮。
创作者能不能吃上这口饭,得看能不能把干货讲得比段子还顺。
至于观众?
用脚投票这事儿,从来都最诚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