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最近的出现,让人发现她的事业并没有被前段时间的风波彻底影响。就在不少人觉得她需要避一避风头、静下来的时候,她却出现在东方风云榜的舞台,还得了亚洲最佳女歌手奖。这个结果,和外界对她之前的预判形成了鲜明对比,很难不让人重新打量她的恢复能力。
前段时间,《年轮》版权争议闹得沸沸扬扬。《年轮》这首歌一开始就很火,歌迷多、翻唱的人也多。但因为网红旺仔小乔的直播发言,把张碧晨和汪苏泷双双推到了风口浪尖。坊间一直有传闻,这首歌的原唱到底是谁。小乔在直播中只认张碧晨一人,还否认了其他人的原唱身份。
汪苏泷这边并没有回避问题,直接发文把事情说清楚——他和张碧晨的确共同拥有原唱身份,还晒出了邮件和证据。这场风波愈演愈烈,粉丝也不断争吵,有人力挺汪苏泷,有人坚持张碧晨的说法。
张碧晨所在的团队之后提交了相关的版权登记和首发记录,来佐证她在法律和行业标准下的权利。但是外界对此接受得有限,毕竟大家看到的是两方都把证据拿了出来。最终,双方都不再触碰这首歌,为了平息争端。
回头来看,公众的反应对张碧晨并不算友好。过去她因个人感情和事业问题屡屡被议论,这次和汪苏泷的纠纷之后,大部分网友更倾向于相信汪苏泷,觉得他做事真诚、说话靠谱。而张碧晨则被贴上了标签,比如利用关系、爱抢功劳等。
但东方风云榜出现,让外界看到她依然能站在主舞台。张碧晨这次唱的是新歌组合,并没提及闹得最凶的《年轮》。会场上的掌声,证明观众并未完全否定她的声音和实力。
关键一点,尽管争议多,张碧晨的现场表演总能赢得认可。对于观众来说,她的唱功仍然牢牢立在水准线上。和她同台的汪苏泷依旧获得了最佳男歌手,两人各自带走奖项,却表现得比较克制,淡化了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原唱、版权的问题,在音乐圈其实并不少见。像过去柯以敏和巫启贤之间,也因为歌的归属权闹过矛盾。柯以敏在国外把歌唱红,巫启贤后来又唱了自己的版本,还拿了很多奖,两人多年积怨后,才慢慢缓和。
音乐作品的“原创”和“首唱”界限,有时确实说不清楚,尤其在版权管理并不完善的情况下,争议很容易引发。就像这次的事件一样,事情爆发之后,大家开始关注背后合同、授权等细节。但不少音乐人的实际做法,还是更看重作品最终的传播和反响。
张碧晨之所以能很快重回主舞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的业务能力没有下滑。即便舆论压力大,还是有台前机会。演出现场、各种综艺,她都能以稳定的演唱实现突破,好嗓子成为她最有力的通行证。
在娱乐圈,职业能力往往决定了容错空间。虽然张碧晨曾为各种“负面标签”所累,但在音乐节目、晚会等场合,依然有不少平台愿意给她舞台。那些对她质疑最多的人,其实还是认可她的音乐表现。
音乐市场竞争严格,但大众记住的,始终是那个能唱出好作品的人。不论是唱别人的歌,还是演绎自己的新作,只要现场声音过硬,机会就不会完全消失。张碧晨刚刚获得新奖项,就是例子。
对于争议事件的影响,归根结底还是要用后续表现来消除。网络上短时间的声浪大,但真正能让艺人继续走下去,还是看有没有持续的输出。张碧晨新歌《浮生谁+Interstellar》的组合,展现的是她在音乐处理上的新尝试。很多业内评价认为,她虽不擅长写词作曲,但对曲目演绎有独特风格。
业内其实也有不少支持者认为,歌手就是要专注唱歌,过度要求每个人都全能,不太现实。能够在作品中发挥自身特色,也值得被认可。
而演唱会延期的事,对张碧晨其实影响有限。整个行业这种突发调整很常见,并不是某一位艺人的特例。但这也提醒她和团队,之后行程宣传需要更细致的准备和危机管理。
从最近的舞台表现来看,张碧晨并没有急于澄清或炒作旧事。她选择用新作品和成绩来回应外界的质疑,这种方式对她个人发展也是一种保护。
回顾下来,公众对艺人的议论往往短暂,却容易形成固有印象。张碧晨这些年多次面临争议,每当有负面消息时总会热搜,但事后能以成绩说话。无论外界的流言多么热闹,她依旧有作品和成绩在音乐圈保持影响力。
张碧晨这次快速“翻身”,不是单纯靠话题或营销,而是实际能力和成绩堆积起来的。这也是当下娱乐圈最现实的竞争逻辑。只要手里有过硬的本事,就有机会摆脱过往的阴影,重新得到观众的认同。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