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035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5年以来,受到国内国外高度关注和热议的事里面,香港首富李嘉诚抛售全球港口资产这事,一定榜上有名。
开篇先为大家进行一个简单梳理:
2025年3月4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向该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将涉及和记港口集团持有的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后者持有和营运巴拿马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两个港口。
此外,交易还涉及长江和记在其附属公司与相关公司持有的80%有效控制权益,包括位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拥有、营运、发展的共199个泊位,连同所有和记港口集团的管理资源、营运业务、货柜码头系统、资讯科技及其他系统,以及其他涉及用于控制和营运有关港口的资产。公告强调,出售资产不包括任何和记港口集团信托股权,即该信托在香港和内地营运的港口。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的交易有待巴拿马政府确认拟议的收购和出售条款后进行。
据公布,此次整体出售总企业价值为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长江和记预计,经调整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和记港口集团偿还长江和记贷款后,预计此交易将带来逾190亿美元现金收入。
表面上,这只是一个商业交易行为,就连李嘉诚都表态,这只是纯粹的生意,但是,这个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在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因为李嘉诚抛售港口这事引发的热议和关注,以及一系列围绕这个事情发生的变化,一场围绕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暗战正浮出水面。
李嘉诚旗下企业抛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美国贝莱德集团介入关键港口交易、特朗普政府酝酿针对中国航运的“特别停靠费”政策,以及中国与巴拿马政府的紧急磋商,构成了一场牵动中美战略博弈的复杂棋局。
这场较量不仅关乎航运通道的争夺,更是全球化变局下大国生存法则的预演。
长和卖港口事件走到目前,无论对李嘉诚家族,还是对国家,乃至长和的其他股东,都已经是很有遗憾,也很有损伤的。
而这个事情,或许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点,至少,更加体面一些。
时间来到3月底,这个事件的走向,又有了新动向,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随着几个最新动向的出现,可能无法按期实现了。
简单来说,李嘉诚想要抛售港口这件事,恐怕会有新的变数和结果可能了。
这篇文章,既算热点事件跟进,也算后续发展和影响分析研判,将基于“李嘉诚抛售全球港口”这一热点事件最新的动向变化详细梳理,结合这个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背景,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对事件后续的可能走向和结果,以及对应影响,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这是禁言期间保持日更的作品,创作时间为2025年3月29日,最近一段时间会按照每天两篇的效率进行补完和更新)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李嘉诚卖港口这事,出现变数了?
3月28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将依法对长和公司的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图片来源:见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则消息是以国家市监总局接受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采访的方式发布的。
图片来源:见图
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国家市监总局对此前香港《大公报》连续3篇评论文章的“认可”。
由此,虽然合规性审查尚未开始,但人们已经可以明确窥见官方对李嘉诚卖港口交易的态度。
由于目前尚无中国大陆企业公开表达对长和公司港口业务的竞买意向,再考虑到巴拿马方与美国大概率会设法阻挠长和公司把相关港口卖给中国大陆企业,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官方期望的局面:
由李嘉诚的长和公司继续持有相关港口码头,既不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也不卖给其他中资公司。
此次国家市监总局出面表态,表明官方在与长和公司接洽后并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因此在犹豫权衡多日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介入阻止这笔交易。用官方的话来说,这是维护中资公司(长和公司)的权益,避免其被美方霸权打压而不得不出售港口。
鉴于国家市监总局已正式出面,长和公司卖港口的交易实际上已没有转圜余地:
要么,长和公司强行推动交易,这意味着彻底与中国决裂;
要么,长和公司无限期搁置交易,直到与中国监官方达成一致。
很显然,李嘉诚的长和还没有彻底与中国决裂的打算,从理性层面判断也不具备这样的底气。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笔交易要黄了。
说黄掉也不贴切,但是李嘉诚想要按照原本的计划去完成这桩生意,从当下的种种动向和信号来看,是概率非常小了。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巴拿马巴尔博亚港口(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紧急叫停,以及国家几个最新的动向,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风浪越大鱼越贵,各方博弈也越发激烈。
关于李嘉诚的43个港口,早已摆到了地缘政治的砧板上。
此前李家打着在商言商的旗号,把一带一路沿线的43个港口打包卖给了美国贝莱德集团,一没有履行报备,二没有公开竞标,引发舆论大哗。
资本市场也迅速作出反应。长和股价从最初的连涨2日,在媒体和官方的多次敲打后,连续11日大幅下跌,市值蒸发323亿。这对于李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此后李家次子进京开会,但站位偏后。
这些明显带有风向标意味的信号,李家不可能不懂。在大公报第三次直接亮出红牌警告李家停止交易时,李家仍未给出明确回应,可见97岁的李嘉诚似乎要将交易进行到底,抱着特朗普的大腿了。
特朗普政府此前表示,他们计划对在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在中国建造或注册的船只征收港口停靠费,每艘停靠美国港口船只的费用可能高达300万美元。
特朗普政府扬言,这些费用将遏制中国在公海上日益增长的商业和军事主导地位,并促进美国船舶业的发展。
这样既可以扼住中国航运的命脉,又可以打压中国造船业,可谓是一举两得,极其险恶。
面对来自李家的背刺,虽然北京显得被动但并非没有后手。首先是特首李家超的表态: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这可以解读为,李家秘密出售相关港口,可能涉嫌违法。
此后港府则明确表示,“意外得知长和集团将向美方出售其所有海外港口业务后,立即与该公司取得了联系,试图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注意这里的措辞,是“意外”,坐实了李家秘密交易的传言。
还有一个重要信号是,3月23日国务院突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其中第二条规定,反外国制裁工作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护我国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
这个时间段强调国家安全观和外国制裁,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了。而外交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的口径也保持一致: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
面对敲打,李家就是不为所动。这次国家市监总局反垄断司不得不用李家听得懂的语言亮出大杀器:将对此交易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对于国家紧急叫停的明确指令,李家终于打破沉默,昨天下午表示:长和暂时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这被媒体普遍解读为“暂缓交易”。
但请注意这里的用词,是“暂时”不是“取消”,也就是说李家还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首鼠两端。
这从李家一贯风格来看,更像是一出“缓兵之计”。
总之,现在市场看的很清楚,李嘉诚已经完全把自己置身于中美博弈的漩涡中心,成为了中美谈判的筹码。
接下来的交易,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接下来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将有哪些可能结果?对应影响怎么看?
接下来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将面临以下两种可能性:
· 第一种可能性:交易被直接叫停
目前长和已经暂停4月2日的签约,但是由于这一交易的复杂性,目前交易尚未被取消,很多细节的最终敲定可能需要时间。在官方介入审查之后,我国可能将依据《反外国制裁法》等多个法律叫停这笔交易,李嘉诚的港口交易也可能成为首个被法律叫停的千亿级出售案。
3月24日,我国的《反外国制裁法》生效,这意味着我国在大国博弈中从过去的被动防御走向主动出击,面对美国挑起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需要早做准备,未雨绸缪,这也是我国为应对国际单边制裁扛起的法律之盾。
· 第二种可能性:中方央企接盘
李嘉诚的43个港口遍布全球,尤其是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中远集团此前表达了对接手李嘉诚旗下港口资产的意向,如果中方央企出手,不仅能保住港口控制权,还能避免被美国“卡脖子”。
不过,央企要想接手,李嘉诚是以原本与贝莱德协商的价格要价,还是在此基础上调价,这都不得而知,还是要看后续的协商以及官方的审查结果。
李嘉诚的港口出售,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场资本与国家利益的博弈。或许他认为自己是商业大撤退,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纯粹的商业交易这一套已经显得苍白无力。况且,李嘉诚要卖港口,在没有全球招标的情况下私下与贝莱德迅速达成协议,似乎也不符合商业逻辑。
官方“在商不言商”的直接定性,既是对李嘉诚的敲打,也是对全体企业家的警示:资本无国界,但企业家有祖国。现在无论是退出交易还是继续交易,李嘉诚都很难全身而退。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不能忽视,那就是李嘉诚成为中美博弈的过程成本,最终失去港口实际控制的权力,并且得罪中美这两个国家其中一个。
无论结局如何,这次事件都将成为中美大国博弈下的一个缩影,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全球化渐行渐远,身处时代大潮的每一个人,都将受到波及。
此时此刻,李嘉诚已经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管如何,他都必将得罪中国和美国的其中一个。
然而,这种困境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李嘉诚卖港口这个事件最新动向的梳理和讨论,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当下互联网和舆论环境,特别是中国国内,基本上都是一面倒的对李嘉诚进行批判,这其实不是一个好现象。
舆论,其实对于李嘉诚这个位置的人,是没有多少影响,如果打打嘴炮,发发脾气有用,那抗日战争8年的艰难又怎么算?
这个世界,说到底,还是要遵循暗黑丛林法则来运行的。
更重要的是,要从李嘉诚这次舆论事件中,看清看懂国家的一些态度和原则:
大变局时代,企业家更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熔铸一体的智慧,为国家战略服务,国家也更应超越管控与服从的旧思维,建立共生与共荣的新理念,为企业护航。
当企业家与国家,双向奔赴,命运共同,民族复兴的钢铁长城就更加坚不可摧。
大变局时代,很多事的底层逻辑都在变,今天还是正确的事,明天可能就是错误的,很多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甚至好心也会办坏事。
李嘉诚的港口卖成了亲者痛仇者快,不仇不亲者看笑话,最关键就是时代变了。相同的买卖,如果放在10年、20年前,一切都会不同。
历史这个东西,从来没有真相,只有角度。
国家,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和管理好资本和企业,形成有默契的良性互动和态度一致。
而从资本和企业家的角度来看,资本没有国界,但是人总是有国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给大家都上了一课,应该从中学习的,恐怕不只有李嘉诚。
选择,永远是最重要的。
最终,从一个中国青年的角度,是希望这次国家出手,能够顺利维护未来中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
而对于李嘉诚和他的长和集团而言,经此一事,不管从美国,还是中国的角度去看,已经注定是不体面的未来了。
以上,就是对2025年3月份“李嘉诚抛售全球43个港口”的热点事件最新的动向和变化,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