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红到发紫,艺人却集体隐身”——这听起来像段子,却真实发生在黄晓明身上。16个名字挂在公司海报,能叫得出声的却没几个。
到底是他不会带人,还是娱乐圈的水太深?
今天不聊鸡汤,只拆开看看这几块“烫手山芋”到底卡在哪一步。
克拉拉,脸在红毯上杀疯了,票房却一路扑街。39岁,还在演“工程师”,动作戏拼到指甲劈,结果《根本停不下来》停在了800万。
不是她不够努力,是剧本先泄了气——角色薄得像A4纸,观众连名字都记不住。
美女一旦失去“故事”,再贵的脸也撑不起场子。
孙岩更尴尬。
《狂飙》里“唐小虎”一瞪眼,全网跟着抖三抖。
剧播完三个月,商务报价从六位数掉到友情价。
新剧《暗夜与黎明》上线,热搜都没爬上去。
不是演技退步,是“狠人”标签贴太死,观众看他演暖男像看张飞绣花,出戏。
团队没及时撕标签,白白浪费了一手好牌。
许绍洋干脆躺平。
当年《薰衣草》的磁带还躺在抽屉里,本人已经转战综艺唱老歌。
情怀杀一次两次管用,第三次观众开始抠手机。48岁再谈青春,连滤镜都救不了。
不是市场无情,是他自己把路走窄了。
新人更惨。
母其弥雅打戏漂亮,可惜《怒火营救》剧本烂到豆瓣3.8;戚九洲跟陈道明对戏,镜头剪完只剩背影;王天野干脆“消失”十年,再出现连站姐都跑路。
黄晓明不是没给资源,是给的都“差一点”——差一个好导演、差一个爆款人设、差一次天时地利。
说到底,问题卡在三个死结:资源像黄晓明手里的糖,撒得太平均,反而谁都吃不饱;剧本永远慢半拍,等角色到位,观众早换了口味;艺人自己也没想明白,到底要当“演员”还是“明星”。
克拉拉想转型,团队还在给她接性感写真;孙岩想突破,递过来的本子全是黑帮小弟。
娱乐圈不是慈善场,观众的记忆只有七秒。
要么像张颂文熬到《狂飙》大器晚成,要么像王鹤棣靠“东方青苍”一夜封神。
黄晓明旗下这批人,卡在“差一点”的尴尬地带——比新人有资历,比顶流缺爆点。
破局其实不难:克拉拉试试反派女大佬,孙岩去演被生活逼疯的社畜,许绍洋干脆直播教唱歌,顺便卖情怀。
黄晓明少跑一场红毯,多蹲一次剧组,给艺人抢个像样角色,比买十个热搜管用。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给你旗下艺人选一条出路,你会押谁?
克拉拉的狠辣女二?
孙岩的窝囊小人物?
还是干脆让许绍洋直播带货?
评论区说说,万一被黄晓明刷到呢。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