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闫侃史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hr>两个月前还在总理府里主持内阁会议的佩通坦,现在已经成了泰国政坛的“前任”。
8月29日下午,宪法法院的那一纸裁决,像一把钝刀,慢慢划下了她的政治前程。“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生命。”她在下台后留下这句话,语气平静。
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女总理佩通坦,她的总理生涯还是走向了终结。
对佩通坦的裁决
由一段通话引发的政治风暴,从7月初酝酿,到8月底正式爆发,整整两个月,一场没有硝烟的政变,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表面上看,是宪法法院的“道德审判”,但熟悉泰国政坛的人都清楚,这根本不是一次司法决定,而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清算。
佩通坦不是不懂规矩,恰恰相反,她太懂了,她知道边境问题敏感,她也知道洪森的身份特殊。但她同样清楚,如果不去做点什么,泰柬边境的摩擦迟早会烧到自己头上。
她赌的是外交缓和,结果却被拿道德标准做文章,送上了政治断头台。说穿了,这不是一场关于“该不该打电话”的讨论,而是一场“谁该下台”的权力博弈。
宪法法院的6:3票数,足够说明问题。不是所有法官都相信她“道德有亏”,但只要多数裁定,就足以让她下台。
而更讽刺的是,整个政府也跟着她一起被拖下水。按照泰国宪法,总理一倒,整个内阁必须随之解散。改革方案、区域合作计划、税改议案,全都归零,这是清场。
回头看这场风波的起点,居然是一通“为了解决边界争端”的电话。洪森的名字出现在录音中,立刻成了导火索。
要知道,洪森虽然退居二线,但在柬埔寨依旧是“太上皇”式的人物。佩通坦不是第一个和他通话的国家领导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她恰好是那个被抓住把柄的倒霉蛋。
她的错误不在于通话,而在于她姓西那瓦。
泰国的平衡外交难维持
他信家族,这个泰国政治的“原罪”,从他信到英拉,再到佩通坦,仿佛注定要在总理位置上一次次重蹈覆辙。
无论他们做得多好,最后总能被冠以“违宪”“道德不符”之类的名头赶下舞台,这不是政治轮替,这是制度性驱逐。
别忘了,佩通坦是泰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理,也是为泰党力挺的门面人物。她提出过取消强制征兵、推行自由主义修宪、推进反毒品法改革,甚至在外交上,也始终维持着对中立立场的坚持。
她没有对美国卑躬屈膝,也没有背后捅中国刀子,是始终往东盟框架里靠。这种平衡外交,对于一个新手总理来说,已经算得上谨慎得体。
可惜,她的谨慎,在泰国政治里毫无意义。
因为在这个体系里,真正决定谁上谁下的,从来不是议会,不是选民,而是看不见的背后推手,军方、王室、法院,这三股力量交织成一张天罗地网,专门收割那些“想改变现实”的人。
佩通坦的下台,标志着这张网再次发挥作用。法院给出的理由是“未达到道德标准”,但谁规定的标准?怎么衡量的?有没有国家机密泄露?有没有利益输送?没有人能说得清。
人们只看到一个画面,她在总理府门口对媒体微笑,说“我接受裁决”。这张笑脸背后,掩盖的是一个年轻政治生命被系统性压制的全过程。
谁会去承接烂摊子?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的倒下,并没有带来局势的明朗。新总理人选仍未提名,执政联盟的优势脆弱得像纸糊的一样。
国会内部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一旦选举陷入僵局,泰国距离下一次大选,也就不远了。
而这场危机,也远不止泰国内部动荡那么简单,泰柬边境问题本身就极为敏感,涉及民族、资源、历史争议。
佩通坦想通过洪森搭桥,显然是试图打开一个外交突破口。但现在桥还没搭好,人就先被撤了。
谁来接手?谁有这个意愿继续把这烫手山芋捡起来?如果新总理是为泰党内部的妥协产物,那这个人恐怕连政令畅通都做不到,更别提什么外交平衡了。
所以,现在的问题不仅是“佩通坦为什么下台”,而是“她下台之后,谁来接盘这副烂摊子?”
泰国政坛角力开始
更现实的是,如果新总理迟迟不能产生,政府重组又迟迟无果,那么泰国的政治稳定性将遭遇严重打击。
投资者观望,外资撤离,旅游业复苏计划搁浅,民生项目停摆……泰国将再次陷入熟悉的周期性混乱。
而在这个过程中,普通民众成了代价,他们不关心洪森是谁,也不在乎道德标准几分。他们要的是能工作、能生活、有希望的未来。
但每一次政治斗争,都让他们离这个目标更远,泰国不是没有希望,但它的希望总是被制度性地掐灭在萌芽阶段。
佩通坦的离场,不是一个人的失败,而是一整套政治机制对改革尝试的再次否定。她留下的那句话,看似平静,实则悲凉:“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人民生命。”
她想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可惜这个国家的政治体系,不允许她这么想。
现在,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新总理人选仍在角力,执政联盟随时可能瓦解,泰国政局再次陷入不确定。
而佩通坦,这位曾被认为代表“新一代希望”的女总理,最终也没能逃出那张由旧权力织成的网。
信息来源:
佩通坦被正式解职 泰国政局向何处去 2025-08-29 20:37·极目新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