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一哥柯淳这回真翻车了!就在昨晚播出的《无限超越班3》里,这位号称"
一滴泪能让星星破碎"的顶流小生,硬是把分手戏演成了面瘫教学现场,气得刘涛直接上手掰脸救场,郝蕾更是在评委席痛批"技术性假哭太假"。
谁能想到,刚被节目组吹成"短剧界梁朝伟"的柯淳,转头就在即兴表演环节露了馅,让#刘涛带不动柯淳#火速冲上热搜第一。
这场面连见惯大场面的曾志伟都直摇头:"现在的年轻人,耍帅比演戏认真多了!"
事情还得从那段要命的即兴表演说起。
节目组给柯淳和刘涛出的题是姐弟恋分手戏,这种戏码放在柯淳主演的短剧里,本该是霸总式强吻加壁咚的标配剧情。
可当刘涛突然甩出"我们分手吧"的台词时,柯淳瞬间就像被按下暂停键——眼神发直、嘴角僵硬,连手指头都不敢碰刘涛的衣角。
现场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刘涛拼命用眼神示意他接戏,甚至主动抓起他的手放在自己脸上,可这位短剧扛把子愣是像根木头杵在原地。
最绝的是当刘涛含泪质问"你连看都不敢看我吗",柯淳居然真的把头越埋越低,逼得刘涛直接上手托住他的下巴。
这段"掰脸救场"的名场面,现在已经被网友做成"带不动"表情包疯传。
要说柯淳也不是完全没演技,在短剧《好一个乖乖女》里,他那招"挑眉+歪嘴笑"的霸总绝杀技,可是让00后小姑娘们疯狂打call的利器。
但短剧讲究的是三秒一个反转、五秒一个爆点,演员根本不需要细腻的情感铺垫。
就像网友吐槽的:"柯淳的演技全点在眉毛上了,眼睛和嘴巴都是系统默认设置。
"反观刘涛,不愧是拿过飞天奖的视后,哪怕对面站着个木头人,她也能把眼眶说红就红、说收就收。
有眼尖的观众发现,当她转身背对柯淳时,连后颈肌肉都在微微颤抖,这才是教科书级的"悲伤从后背溢出来"。
这场表演引发的争议,可不只是观众看个热闹。
评委席上郝蕾的毒舌点评直接捅破了行业窗户纸:"短剧演员的哭戏都是技术活儿,眼泪说来就来,但观众要看的是这里有没有心在跳。
"这话说得在理,看看隔壁组的王星,人家把在缅甸被绑架的真实经历融进表演,那段"濒死电话戏"演得连道具师傅都跟着抹眼泪。
同样是年轻演员,科班出身的王星能精准控制呼吸节奏,从哽咽到嘶吼层层递进,而半路出家的柯淳,除了标志性挑眉啥也不会。
难怪有网友辣评:"短剧演员就像快餐厨师,大火爆炒香辣刺激,但真要他们文火慢炖佛跳墙,立马抓瞎。
"
说起来也怪不得柯淳,现在短剧市场确实来钱太快。
有业内人士爆料,像柯淳这样的顶流短剧咖,拍一集十分钟的竖屏剧能拿两万块,一百集的体量六天就能拍完。
这可比在横店熬三个月等个龙套强多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种流水线生产模式把演员都训成了表情包机器——该挑眉时绝不眨眼,该流泪时三秒到位。
某位转型失败的短剧女演员自嘲:"我现在连跟男朋友吵架,都会不自觉切换到45度侧脸瞪眼模式,吓得他以为我要从口袋里掏支票甩他脸上。
"这种肌肉记忆式的表演,碰上需要细腻处理的长剧,可不就原形毕露了?
不过要说短剧演员全没出路,那也不公平。
去年爆红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男主陈鑫海就是从竖屏剧转战长剧的成功案例。
人家私底下请了中戏老师恶补了半年台词课,硬是把那股短剧味的"气泡音"改成了字正腔圆的播音腔。
还有靠短剧《腹黑少爷别惹我》出圈的丞磊,为了演好年代剧里的知青角色,专门跑到陕北老乡家住了两个月。
所以说到底,不是短剧演员不行,是愿不愿意下苦功的问题。
就像曾志伟在节目里说的:"想当演员,就得把短剧当跳板,别躺在舒适区里装睡。
"
眼看着舆论越吵越凶,柯淳的团队倒是反应迅速,今天上午就放出他在排练室通宵揣摩剧本的路透照。
照片里他顶着黑眼圈研读《演员的自我修养》,桌上还摆着刘涛主演的《琅琊榜》DVD。
粉丝们立马在超话刷起#柯淳痛定思痛#的话题,不过也有网友不买账:"早干嘛去了?现在摆拍不如当初好好演。
"这场风波说到底,揭开的不仅是某个演员的短板,更是整个影视行业面临的转型阵痛——当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是继续赚快钱还是沉下心打磨演技,这道选择题可比演分手戏难多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