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出台之后,美国资本的钱袋疯狂缩水,这其中就包括与李嘉诚进行交易的贝莱德财团。所以如今李嘉诚正面临着“中国不挽留,美国不收留”的尴尬局面,而如今他也只剩四条路可走,他最终会怎么选择呢?
自从李嘉诚被曝光将港口卖给美国财团之后,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从港媒《大公报》指责李嘉诚“唯利是图”开始,随后港区特首李家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外交部接连对李嘉诚释放了警告信号。
而如今特朗普推行一系列关税政策后,国内已经爆发了大规模抗议,股市跌得一塌糊涂,各大企业资本不断缩水,共和党内部甚至出现了分裂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显然更关心如何填饱本国企业的胃口,而不是为李嘉诚这样的华商提供庇护。
所以目前摆在李嘉诚眼前的只有四条路可以走:
第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拖延交易,等风口过去。4月初交易暂缓的消息,已经表明他并不急于在当前的高压环境下做出最终决定。这种选择的核心在于“以时间换空间”,通过观察中美双方的态度变化以及舆论的走向,寻找一个更平稳的时机推进或调整交易。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李嘉诚避免立即与任何一方彻底翻脸。要知道,中国虽然对交易不满,但尚未采取实质性制裁,留有余地,而美国方面,贝莱德财团虽然急于接手港口,但短时间内也不会轻易放弃这笔交易。而且时间可能会带来转机,比如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引发更大内乱,或者中国在“一带一路”布局中找到替代方案,从而降低对巴拿马港口的依赖。
第二个选择是出售部分港口业务,剔除对中国不利的港口。要知道,大家之所以不满这笔交易,很大原因是巴拿马运河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的其战略地位太过重要。所以如果将这两个港口从交易中剔除,只出售其他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这样一来不仅能直接回应国家的核心关切点,避免被扣上“资敌”的帽子也保住了李氏家族在香港和内地的根基。
第三个选择则是引入第三方买家,弱化贝莱德的主导地位。通过将交易从“中美直接对弈”转为“多方参与”,李嘉诚可以稀释贝莱德的主导地位,避免交易被完全解读为“倒向美国”。
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外界的怒火,因为交易不再是单纯的“美国接盘”,而是多国资本的博弈。并且引入第三方可能抬高交易价格,增加长和集团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这能为李嘉诚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避免在中美夹缝中被一方彻底抛弃。
第四个则是最激进也是最决绝的选择——直接支付违约金终止交易。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支付一大笔违约金,但这能迅速平息外界的舆论,修复李嘉诚的公众形象,避免卷入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风险,与其在中美博弈中两头不讨好,不如退回安全区,巩固在香港和内地的根基。
97岁的李嘉诚,早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商人。他一生经历过无数风雨,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到香港地产的崛起,再到全球资本市场的纵横捭阖,他的每一步都透着谨慎与果断。然而,这一次,他面对的不仅是商业对手,而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博弈。
从过往的行事风格来看,李嘉诚更倾向于低调求稳。过去十年,他逐步剥离内地和香港的核心资产,转向欧洲投资,就已经显示出他对风险的敏锐嗅觉。这次交易暂缓,或许是他试探各方底线后的第一步。如果压力持续加大,他可能会选择第二条路——调整交易范围,既保住部分利益,又避免彻底翻脸。
所以你们认为李嘉诚会如何抉择呢?
信息来源:
崛起新闻:《中国搁置价值 230 亿美元的贝莱德港易,特朗普对巴拿马运河表示担忧》
美国民调网站:《终于有人得到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信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