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个港口交易事件”的热度,因为交易延缓,暂时冷却了下来。
纵观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华人商业大亨李嘉诚和儿子们,因为启动了“43个港口的重大交易”,遭到无数人的口诛笔伐。这一个月,说李嘉诚一家人“如坐针毡,如芒刺背”,毫不为过。
回顾这些天,对于港口交易,各方态度非常不同。
首先,我们看美国政府的态度。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于巴拿马运河,早已垂涎欲滴。
从贝莱德集团和李嘉诚集团签署协议开始,特朗普在3月4日就表达了态度,他在国会演讲中直接发声:“我们从中国手中夺回了巴拿马运河。”
那一刻,他开心的像个孩子,好像赢得了一堆糖果。
在3月2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发表声明:乐见美企取得港口控制权。他指责中方反对是“企图维持不公平竞争优势”。
强盗还说起了“公平”二字,讽刺值直接拉满了。
一句话,美国政府,非常支持贝莱德收购李嘉诚集团的43个港口。说实话,找不到美国政府反对交易的任何理由。
而贝莱德集团非常有意思,前面他们一直在看戏,3月31日,贝莱德集团主席拉里·芬克公开表达了一个观点:港口交易符合商业原则和法律程序。而且,和李嘉诚集团进行港口交易的是意大利船王家族,贝莱德只是这家意大利企业的参股者。
不得不说,贝莱德很高明,试图将中美博弈,转化为没那么激励的“中欧合作”。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大老板就是贝莱德啊!
总之,美国政府很重视、很支持这次的港口交易,贝莱德集团认为中国的反对没有道理。
其次,我们看看欧洲、日韩、东盟、俄罗斯的态度。
说实话,欧盟和日韩,基本不怎么关注这事。
因为这是两个大佬之间的博弈,他们干涉不了,也没有资格干涉。
如果是往年的话,这些腿子们一定会跳出来助拳,今年不一样了,因为关税问题、俄乌问题,欧盟、日韩和美国的关系没那么和谐了。
至于俄罗斯和东盟,完全不关心此事,你们随便玩,我们就看戏,毕竟不关自己的利益。
最后,我们看中国这边的态度。
中国这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香港地区,一部分是中国大陆地区。
从媒体来看,香港的《大公报》、《南华早报》等媒体,对李嘉诚集团的所作所为,意见很大,认为严重影响了国家利益。
港府特首李家超发声了,反对港口交易。前特首梁振英也发声了,旗帜鲜明地反对港口交易。
中国港澳办、商务部、外交部等相关机构反对这次的港口交易,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经在3月28日下场调查此事。中国的各路媒体,对李嘉诚家族的所作所为表达了激烈的反对。
不过,中国政府还是给李嘉诚家族给了几丝面子,重量级官媒并没有频繁报道李嘉诚的事情。
一切说明,中国政府反对这桩交易,同时,给李嘉诚家族回旋的空间。
四是,李嘉诚家族的态度。

李嘉诚家族的态度,让人反感。
起初,认为对外声明:交易没问题,符合商业规则和相关法律。
后来,就开始装鸵鸟,不发表任何看法。
4月2日,本来是协议的正式签订日,因为进入审查阶段了,自然就延缓了。
4月3日,李嘉诚终于现身了,只是说了四分钟的慈善,关于港口交易,闭口不谈。
从李嘉诚家族的角度看,中国,他们得罪不起。美国,他们也不想得罪。这就让他们进入了骑虎难下的状态。
李嘉诚家族该何去何从?
从整体情况分析来看,未来的走向,有三种可能。
第一,交易彻底终止。
这分两种情况。
一是,李嘉诚集团主动终止交易。从李家的各种表态看,他们很难主动终止交易。
二是,因为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查,交易彻底终止。
关于这点,4月2日,《南华早报》引法律专家分析,强调了《反垄断法》的适用性:尽管交易双方注册于境外,但其业务深度关联中国市场,中国可依法行使域外管辖权。同时,国家安全审查可能因供应链威胁触发。
若中国认定“43个港口交易”危害国家安全,可能援引法律叫停,长和需支付23亿美元违约金,李嘉诚集团的内地3000亿资产或受审查。
如果被迫终止交易,李嘉诚集团,压力还是不小的。
第二种可能,李家积极谈判,修改原来方案。
中国反对港口交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些敏感港口,影响中国海运贸易,比如巴拿马的两个重要港口,还有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港口、埃及的苏科纳港口等。
李嘉诚集团,只要把敏感港口摘出来,进行分拆,其它的港口,依然可以卖给贝莱德集团。而这些敏感港口可以卖给中国央企中远海运等。
说实话,这种结果可以让李嘉诚集团达到一定程度的“双赢”,既不得罪中国政府,也能让贝莱德集团不那么难受。唯一难受一点的,就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了。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
第三种可能是,强行推进交易,将港口交易当成彻底投入美国怀抱的投名状。
这种可能一旦出现,贝莱德集团在特朗普等人的支持下,就会无视审查。而李嘉诚集团顶着中国的压力,会强行交割43个港口给贝莱德。
这点是可以达到的,因为43个港口,都在外国,中国的执法人员无法直接干预到。
如果发生这事,说明一个道理:李嘉诚集团彻底投入了欧美的怀抱,将港口交易,当成了投入美国怀抱的投名状。
如果那样,说明李嘉诚集团在做惊天豪赌,无视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的资产,无视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发展。与此同时,贝莱德也在豪赌,置投资于中国的大量企业于不顾。
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非常小。
但纯理论分析,概率还是有的,可能在1%,甚至更低,毕竟,经过李家这二十多年的倒腾,李嘉诚集团的大部分生意已经转移到欧美了,其中,在欧洲的生意最多。
李嘉诚集团的生意,现在分成三大版块,第一大版块,在欧洲,占比为60%左右。第二大版块在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占总资产的25%左右。第三大版块,在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占总资产的15%。
如此看来,如果必须选择得罪一个,李嘉诚主动得罪欧美的概率应该非常低。
从以上三种可能来看,李嘉诚选择第二种,可能最为有利。其次,就是第一种,被迫接受裁决,如此,贝莱德和美国政府,只会记恨中国政府和港府,不会埋怨李嘉诚集团,李嘉诚损失一些钱罢了。第三种,是和中国的彻底决裂,想来,李嘉诚集团很难做到,毕竟,他仍然是香港公民,仍然是华人,得个家族留一个可能的未来。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