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疯狂小杨哥,是在某个失眠的深夜。手机屏幕亮着,抖音里一个瘦高的年轻人抓着银色项链,对着镜头咋咋呼呼地喊着“家人们”。他的声音有点沙哑,带着乡音,眼睛里却闪着光。那时候的我,刚从大学毕业,租在一间逼仄的小屋里,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小杨哥的直播像一束火苗,点燃了我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原来平凡的人也能活得这么有劲儿。
那几年,我成了他的忠实观众。朋友们聚在一起时,我总会提起他,语气里藏不住崇拜:“你们看他多真实啊,带着货还敢说实话,连自己都敢损。”我记得有一次,他直播里把锅摔得哐哐响,笑着说这玩意儿不值当买,结果第二天那锅还是卖爆了。我跟朋友打赌:“这就是他的本事,带着戏也能带货。”朋友笑我入迷太深,可我不在乎。那时的他,在我眼里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普通人也能闯出一片天的希望。
可灯塔的光,总有暗下去的时候。
渐渐地,我开始觉得不对劲。直播还是那个直播,项链还是那条项链,可他的笑声听起来越来越空。那种从前让我觉得亲切的“家人”称呼,开始像一句套话,机械地从他嘴里蹦出来。我刷到过几次评论区里的争吵,有人质疑货不对板,有人喊着要退款。我起初不愿意信,心想:谁还没个出错的时候呢?他那么拼,总不会故意骗人吧。可当这些声音越来越多,像潮水一样涌来的时候,我心里那座灯塔开始摇晃了。
有天晚上,我和老友小张窝在沙发上看直播。小杨哥在屏幕里吆喝着,我却盯着他身后的背景发呆。小张忽然叹了口气,说:“你说他是不是变了?以前是真性情,现在怎么看都像演戏。”我没吭声,手指却不自觉地划走了视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喜欢的那个小杨哥,好像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流量裹挟的影子,忙着在镜头前挤出笑容,却忘了最初的模样。
失望来得慢,却像雾一样散不开。后来听说他出了些事,货品出了问题,粉丝闹得沸沸扬扬。我没去细究那些细节,只觉得心里空了一块。朋友圈里有人转他的动态,我点进去看了一眼,又默默退了出来。那条熟悉的项链还在,可它晃在别人脖子上,像个被遗忘的老物件。我开始很少打开他的直播,偶尔刷到,也只是停留几秒,然后划走。
前几天,我梦见了他。梦里他没戴项链,也没站在直播间,而是坐在一条小河边,背对着我,低头摆弄着一堆杂物。风吹过来,他回头冲我笑了一下,像从前视频里那样干净的笑。我醒来后愣了半天,心里酸酸的。我多希望他能停下来歇一歇,找回那个不需要对着镜头喊“家人们”的自己。可现实是,他还在挣扎着想要回来,却像被困在迷雾里,怎么也走不回原来的路。
我常想,小杨哥的跌落,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故事。那些年,我们都见过太多人站在风口上,风大了就飞起来,风停了就摔下来。他不过是其中一个,被推得太高,也摔得太重。我有时会跟朋友聊起这个,语气里带点唏嘘:“人啊,太在意别人眼里的光,就容易忘了自己要什么。”朋友点点头,说:“直播这行,水太深,撑不到最后的不止他一个。”
如今的我,已经很少关注那些喧闹的直播间了。偶尔刷到新人主播的视频,我会想起小杨哥,想起他从前的样子。那时的他,像个莽撞的少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可现在的他,像是被时间和流量磨平了棱角,留下一串让人感慨的故事。
或许有一天,他会彻底离开镜头,找个安静的地方过自己的日子。我想象他坐在自家院子里,晒着太阳,旁边放着一杯茶,项链静静地躺在抽屉里,不再需要证明什么。那样的画面让我觉得释然——他不再是我的灯塔,但我希望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岸。
至于我,从他的故事里学到了一点:这世上的光再亮,也别忘了抬头看看天,别忘了脚下的路。毕竟,活得真实,比什么都重要。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