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1998年出生的顾茜茜近10年的网红经历发展史

新新新鲜出炉啥 · 昨天 16:29
顾茜茜作为近年争议与流量并存的“黑红”型网红,其发展史融合了草根逆袭、人设反差、商业野心与舆论危机,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复杂生态。其发展历程可梳理如下:
一、早期经历:从“精神小妹”到网络初尝流量(2017年前)
出身与性格底色:1998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农村,家庭普通,父母为工人。自小性格独立,但因家庭经济压力与校园霸凌(职高被劝退)形成叛逆性格,15岁因聚众斗殴被判缓刑,成为日后“黑历史”争议点。
网络启蒙:初中时期在贴吧、QQ空间以“举牌”形式走红,早期网名为“小仙女茜茜”,初步接触流量逻辑,形成对网络表达的敏锐度。
二、直播起步:反差人设与“黑红”路线崛起(2017-2023年)
甜美萌妹与猎奇表演的冲突
2017年短视频兴起时,顾茜茜以“甜美萌妹”形象进入快手,主打唱歌跳舞与时尚推荐,但受限于同质化竞争,初期未爆发。
人设反差:通过娇小身材搭配大胆言论(如公开聊私密话题)、夸张特效、情绪化直播(歇斯底里的喊话、凌乱造型)制造“反差萌”,迅速吸引年轻粉丝。视频里的“吵累感”正源于其刻意强化情绪张力的表演风格。
争议性内容:纹身、唇钉、扮丑抽象(如棉裤双马尾造型)、低俗话题(被平台多次警告),以“黑红”策略快速涨粉,2020年成为快手头部主播,粉丝破百万。
情感宣泄与粉丝黏性
直播不仅是内容输出,更成为其情感宣泄场。她常在直播中讲述个人经历(如家庭矛盾、经济压力),以“真实感”拉近与粉丝距离,形成“直爽帅气”的标签,契合我观察到的“20出头直爽姑娘”形象。
三、转型与扩张:从争议网红到“励志企业家”(2023-2024年)
低俗内容危机与形象重塑
2023年因“低俗直播”被举报后,顾茜茜减少争议性内容,转向分享豪宅装修、宠物日常,并打造“农村女孩逆袭”励志人设,试图淡化“精神小妹”标签。
商业版图构建
美妆品牌:成立青岛顾茜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注册“GUXIXIBIOTECH”商标,主打平价学生党美妆,精准定位18-23岁女性粉丝(占比78%),通过直播带货(如现场化妆教学、拆快递互动)实现高转化率,2024年双12单日GMV突破2000万。
企业矩阵:名下关联8家企业,涉足文化传播、生物技术等领域,试图塑造“知性女企业家”形象。2024年登上央视读书节目《阅读阅中国》,推荐书籍并谈论行业内卷,强化转型努力。
四、舆论危机与封杀:炫富争议与流量反噬(2025年)
“躺赚30万”事件
2025年2月,顾茜茜在直播中宣称“日入30万”“买2800万别墅”,并怒怼黑粉“越骂越赚”,引发公众对收入差距、价值观扭曲的质疑。其晒出的平台成交额(单周超千万)加剧争议,被批“打脸读书人”。
危机公关失败:虽解释“躺赚”为气话、收入为团队税前所得,但公众对其“炫富”印象已固化。
全网封禁与反思
2025年3月,其作品遭全网下架,抖音账号被禁言。平台虽未明确原因,但舆论普遍认为与其不当言论及长期“黑红”积累的监管风险有关。顾茜茜回应称将“回归生活”,但公众对其“自我降热度”说辞存疑,认为其网红生涯或已终结。
五、顾茜茜现象的社会争议与启示
“黑红”逻辑的生存悖论
顾茜茜的成功依赖“低俗内容—流量获取—商业变现”链条,其“歇斯底里”的表演风格与争议行为本质是流量经济的产物。平台算法偏好“高刺激性内容”,导致其即使被举报仍能维持人气。
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缺失
其炫富言论暴露对普通劳动者处境的漠视,加剧社会对“读书无用论”“流量至上”的焦虑,反映出网红经济中价值观的扭曲。
草根网红的生命周期困境
从“精神小妹”到“企业家”的转型未能真正摆脱“黑红”底色,最终因言论失控被反噬,印证了“成也流量,败也流量”的行业规律。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