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美国犹太资本家们,控制贝莱德集团有多牛?超越师父,战胜巴菲特

优雅天空2gW07pW · 昨天 09:31
贝莱德集团,全球金融界的巨无霸,掌控着高达九万亿美元的资产,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难以想象?这个原本从黑石集团分家出来的小兄弟,短短几十年就把-师父-甩了九条街,还把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远远甩在身后。
它不仅在发达国家呼风唤雨,还在中国市场玩得风生水起。
高薪挖人、激进扩张、精准投资,再加上一些让人惊掉下巴的操作,贝莱德一步步攀上了金融界的顶端。
别以为它一直顺风顺水,这些年它在中国的部分投资也栽了跟头。
【事件经过】
贝莱德集团的故事,得从1995年说起。
当时,它还是黑石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
黑石是一家以逐利闻名的投资公司,但那年,它竟然以2.4亿美元的价格把贝莱德给卖了,算是彻底分了家。
黑石可能怎么也没想到,它的这个决定,日后会让自己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自己培养出来的-徒弟-。
贝莱德的发展速度堪称离谱。
它的首任CEO拉里·芬克,是一个犹太人,和黑石的创始人一样,但芬克手下的团队明显更年轻、更有冲劲。
他们用高薪从全球各地吸引顶尖人才,甚至连黑石自己的人都被挖走了不少。
你知道贝莱德的实习生有多挣钱吗?前几年,他们每周的薪水就有两千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每小时两百多块钱!这样的条件,不少优秀的大学生都愿意为它卖命。
有了顶尖的人才,贝莱德的发展简直是开挂了。
黑石当年把它卖掉时,可能没想到自己的一些-底牌-会被贝莱德掌握。
贝莱德知道黑石的利润点在哪,就稍微让点利,把一大批私募投资者的钱吸了过来。
拿到钱后,它没停下脚步,而是开始大规模投资: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
这个-狼群战术-很快让它的资产管理规模从零一路飙升,最终在短短三十年间超越了黑石。
对比一下数字:黑石现在管理的财富大概是一万亿美元,而贝莱德已经高达九万亿美元了。
这么大的体量,连股神巴菲特都得靠边站。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虽然也是一头狮子,但面对贝莱德这群狼,显然有些招架不住。
1.jpeg
巴菲特主要靠稳健投资闻名,但贝莱德的打法更加激进,甚至有点-无情-,它只看利益,从不手软。
说到中国,贝莱德在这里的表现也是一波三折。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巴菲特在2002年就开始投资中国,但他的重心是港股,收益还算不错。
但贝莱德更大胆,它在2004年就盯上了中国市场,不仅投资港股,还直接进入了大陆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
它在中国投了很多东西,比如A股、天使投资、房地产、物业、汽车制造、医疗、物流等等。
随着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贝莱德几乎是躺着赚钱,收益甚至远远超过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相比之下,巴菲特在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几乎完败。
贝莱德并不是一直顺风顺水。
2017年3月,它花了13.7亿元买下了上海中港汇大厦的写字楼,均价是每平方米43218元。
当时,周围的写字楼价格也差不多,这笔投资算是正常操作。
后来,2021年附近的写字楼均价一度飙到六万多元,但接着风向就变了。
写字楼的空置率越来越高,贝莱德只能降价出售。
最终,它以9亿元的价格卖掉了这栋楼,单价降到了28391元,相当于打了六五折,还跌回了2015年的水平。
更戏剧性的是另一笔投资。
2018年,贝莱德以12亿元买下了上海北岸长风E栋和G栋两座写字楼,当时的均价是4.3万元。
这两栋楼有65%的资金是向渣打银行借的,也就是7.8亿元贷款。
后来的房地产调控和-三道红线-政策,让市场变得很冷淡,房价在2021年中旬见顶后一路下跌。
到了2023年,这笔7.8亿元的贷款到期了,贝莱德选择向渣打银行申请延期一年,勉强撑了过去。
但到了2024年,写字楼的租金回报率又下降了,贝莱德实在撑不住了,决定以八四折的价格,也就是8.4亿元出售,但根本没人愿意接手。
它干脆选择不还款,把楼-甩锅-给了渣打银行。
2.jpeg
为什么贝莱德能做到这种操作?其实它早就把法律吃透了。
它旗下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有独立的财务和管理体系,就算一个子公司破产,也不会牵连到母公司或者其他子公司。
对于贝莱德来说,这样的-断尾求生-非常常见,既能止损,又能保全大局。
贝莱德的风格就是这样:激进、果断、不留情面。
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它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扩大版图,但也难免在一些时候摔跟头。
贝莱德在中国的这些经历,既有大赚特赚的辉煌时刻,也有不得不割肉止损的无奈时刻。
贝莱德在中国的这些操作,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热议。
大家伙对这家金融巨头的评价,那真是五花八门,有吐槽的,也有佩服的,甚至还有人直接开玩笑的,看得让人忍不住笑出声。
有网友直接调侃:-贝莱德这是来中国上课了吧?以前是躺着数钱,现在是跪着还贷款。
-说得虽然夸张,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事实。
这几年中国的市场环境变化大,不是光靠钱多就能稳赢的。
还有人表示:-犹太人果然厉害,生意做到这份儿上,赔了都赔得这么聪明。
直接不还款,渣打银行哭晕在厕所吧?-这话听着虽然有点损,但也确实说出了贝莱德的风格——能断就断,绝不拖泥带水。
也有网友替贝莱德说话:-人家贝莱德这么多年赚的钱,够把这点亏损填平好几次了。
这点小挫折,对它来说就是九牛一毛。
-这种说法倒也不无道理,毕竟贝莱德的体量摆在那里,亏了几栋楼,可能连根毛都没伤到。
更有网友脑洞大开:-贝莱德这波操作,堪称经典‘金融甩锅学’。
子公司欠债,母公司高枕无忧。
这种玩法,普通人学不来啊!-这话听着既无奈又带点羡慕,毕竟普通人贷款买房,哪敢这么潇洒。
3.jpeg
也有人吐槽贝莱德的投资眼光:-当初还以为它是个高手,结果也不过如此。
买楼的时候风风火火,卖楼的时候割肉比谁都快。
-这话听起来有点酸,不过仔细想想,贝莱德确实是-进退两难-的状态。
有个网友的评论很有趣:-贝莱德这波亏得不冤。
谁让它以为中国市场是提款机?现在好了,提款机吐钞票之前,还得看看你有没有密码。
-这句话虽然是调侃,但也戳中了不少人的心声。
也有严肃点的评论:-贝莱德的成功不是偶然,能在全球做到这么大,靠的就是它的果断和专业。
虽然在中国市场栽了跟头,但它的整体实力和经验,依然是世界顶级的。
-这种评论看起来更理性,但可能没那么受欢迎,毕竟大家更爱看热闹。
还有网友直接抒发感慨:-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有趣,连贝莱德这样的巨头,也有时候会‘翻车’。
看来资本再强大,也得遵守游戏规则。
-这话倒是有点哲理味儿了,不过估计说这话的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说到底,贝莱德在中国的投资经历,确实让人感慨万千。
既让人见识到了它的-狼性-风格,也让人看到它并不是刀枪不入。
无论是赚得盆满钵满,还是割肉止损,它的每一步都透着一股-狠劲-。
这大概就是贝莱德能成为金融巨头的原因吧。
各位看官你怎么看的?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