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鹿晗工怍室

茶余饭后 · 昨天 14:34
鹿晗工作室十年蜕变:顶流为何自断“输血管”?
一、主动“断腕”:停更千万粉账号背后的战略转向
2025年9月,鹿晗工作室突然清空拥有5800万粉丝的官方微博,仅保留“重启倒计时”动态,引发全网热议。这并非突发奇想——早在2023年,该工作室已逐步停更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账号,将重心转向音乐厂牌制作与新人孵化。
1.jpeg
“我们不想再做数据的奴隶。”工作室负责人透露,这一决策使团队运营成本降低40%,但音乐版权收入反增200%。转型后的首张实验专辑《X》横扫QQ音乐年度榜,其中与地下乐队合作的单曲《破界》播放量超7亿次,验证了“去流量化”可行性。
二、内容工厂:明星工作室的“去个人化”实验
与传统明星工作室不同,鹿晗团队正打造“去中心化”内容矩阵:
1. 音乐版图:成立“LUHAN+”厂牌,签约12组独立音乐人,覆盖摇滚、电子、国风等垂类赛道;
2. 综艺创新:联合B站推出《后台革命》纪录片,揭露演唱会幕后的资本博弈,豆瓣评分9.1;
3. 跨界联动:与航天文创合作数字藏品,将鹿晗演唱会虚拟形象植入火星探测任务,72小时售罄10万份。
这种“弱化个人IP,强化内容输出”的模式,使工作室商业估值从流量依赖期的15亿元跃升至28亿元,非鹿晗本人贡献收入占比73%
三、重构规则:娱乐圈“新师徒制”的破局者


2.jpeg
更颠覆性的动作在人才培养端。工作室推出“30%分成制”——新人前三年仅收取30%经纪佣金(行业普遍为60%-70%),但需通过“毕业考核”才能续约。
首批练习生中,00后唱作人林澈凭借原创EP《野蛮生长》屠榜音乐平台,其单曲分成收益达430万元,是传统模式下收入的3倍。这种“低抽成+高回报”模式,已吸引2000+新人投递简历,甚至引发乐华、哇唧唧哇等头部公司跟风
四、资本博弈:流量时代的“反共识”生存
工作室
红杉中国注资2亿元布局其音乐厂牌,看重“Z世代用户黏性达日均110分钟”; 阿迪达斯终止个人代言后,反向签约工作室旗下街舞厂牌,打造联名训练服; 迪士尼中国将其虚拟演唱会技术应用于乐园巡游,节省60%特效制作成本。
风险同样明显:放弃微博运营后,鹿晗个人商业价值指数下降18%,被挤出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十。对此,工作室回应:“我们要做恒星,不是流星。”
从“归国顶流”到“幕后推手”,鹿晗工作室的十年裂变,撕开了娱乐圈的残酷真相:当粉丝经济步入深水区,内容造血能力才是明星团队的终极护城河。
正如业内人士评价:“他们不是在放弃流量,而是教会流量如何生长。”
关注@娱乐深一度,追踪顶流转型背后的资本暗战。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