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框架

0

0

收藏

分享

直到王蓉第一次公演被陈德容连累到淘汰,才懂郝蕾那番话的含金量

鑫姐趣谈 · 前天 05:30
文/娱乐观察者
一、舞台上的“青铜”与“王者”:一场荒诞的淘汰
《浪姐6》第一次公演落幕,观众却集体陷入“意难平”——实力派歌手王蓉因团队总分垫底被淘汰,而公认划水的演员陈德容却安全晋级。这场看似竞技实则荒诞的结局,不仅暴露了综艺舞台的“流量法则”,更印证了郝蕾三年前那句振聋发聩的预言:“真人秀比的不是实力,而是谁更会演。”
1.jpeg
王蓉初舞台以全开麦的《我不是黄蓉》惊艳全场,5A评级证明其唱跳实力;而陈德容作为演员,舞蹈零基础、动作僵硬、忘词频发,甚至在公演时因划水被观众调侃“像广场舞阿姨”。然而,节目组的“连坐制”规则让王蓉成了团队短板的牺牲品,淘汰词条瞬间冲上热搜,弹幕怒斥:“青铜淘汰王者,内娱还有救吗?”
2.jpeg
二、陈德容的“琼瑶式傲慢”:从排练到舞台的连环翻车
陈德容的“划水”并非偶然,而是态度与能力的双重崩塌。
1. 排练室里的“老佛爷”做派:作为队长,她学舞进度极慢,一个八拍动作需三小时反复练习,拖累团队进度。面对王蓉“先顺流程再抠细节”的专业建议,她反呛:“你太自我!”甚至以“辞去队长”威胁,将矛盾升级为情绪对抗。
3.jpeg
2. 公演现场的“灾难级表现”:动作松垮、节奏错乱、忘词忘站位,导演组连特写镜头都不敢给。观众直言:“删掉她,舞台能升一个档次!”
4.jpeg
3. 幕后的“甩锅文学”:淘汰后,陈德容发文
5.jpeg
道歉,却通篇强调“能力有限”“四肢不协调”,避谈态度问题,被批“卖惨式公关”。


反观王蓉和黄英,前者膝盖贴满止痛膏药仍坚持加练,后者全程帮陈德容调整动作,却因“团队短板”规则沦为陪跑。
6.jpeg
三、郝蕾的预言成真:演技过时,态度更致命
这场争议让人不禁想起郝蕾在演技综艺中对陈德容的犀利点评。两人曾同台演绎《少年天子》,陈德容以琼瑶式“歇斯底里”演法诠释孝庄太后,被郝蕾当场否定:“我不相信你们是贵族!真正的蒙古贵族仪态端庄,上半身几乎不动。”
7.jpeg
郝蕾的批评直指陈德容的“表演惯性”——依赖早年琼瑶剧的“美貌捷径”,拒绝突破与学习。这种“过时”的不仅是演技,更是职业态度。正如浪姐舞台上,她以“不会跳舞”为借口,却连基础的努力都不愿付出,反而要求队友迁就自己的低效。
8.jpeg
四、内娱的残酷真相:实力派敌不过“会哭的皇族”
王蓉的淘汰撕开了综艺舞台的“剧本逻辑”:
流量优先:陈德容虽实力拉胯,但“琼瑶初代女神”的标签自带话题,节目组为其剪辑“努力逆袭”故事线,甚至将划水镜头美化为“笨拙可爱”。
商业算计:王蓉20万出场费在30位姐姐中垫底,远低于流量选手的百万薪酬,资本更倾向“性价比高”的话题人物。
观众觉醒:央视网罕见下场,连发6条王蓉未播训练花絮,力挺“真舞台该尊重实力”。网友呼吁:“我们需要‘乘风破浪’,而非‘剧本沉沦’!”
9.jpeg
五、结语:娱乐圈不需要“白吟霜”,需要破浪的“狠人”
10.jpeg
陈德容的电话环节中,她打给32年前的角色“白吟霜”,而非现实中的朋友。这一幕仿佛隐喻——她仍活在琼瑶剧的滤镜中,靠“美貌回忆”维系明星身份,却不愿直面行业的残酷迭代。
11.jpeg
郝蕾的预言、王蓉的淘汰,共同叩问内娱的价值观:当“划水皇族”碾压实力派,当“哭戏”比“拼劲”更吸睛,所谓的“她力量”还剩几分真实?或许,观众期待的从来不是完美无瑕的舞台,而是姐姐们摔倒了仍敢爬起来奔跑的狠劲。
12.jpeg
毕竟,浪姐的底色应是“破浪”,而非“摆烂”。


(本文部分素材引用自《浪姐6》节目内容及网络公开讨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