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是中国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基础上,向世界传递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决心的重要活动。从历史意义到现实影响,此次阅兵展现出多维度的深刻内涵:
一、铭记历史:对抗战胜利的集体致敬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最终取得完全胜利,这一历史功绩永载史册。阅兵式通过展示历史文物、抗战老兵方阵等环节,缅怀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让全民族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同时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本方面对此次纪念活动的阻挠及对历史的回避态度(如拒绝道歉、篡改历史表述),恰恰反衬出铭记历史的必要性——只有正视过去,才能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二、维护和平:对军国主义的警示与震慑
当前,日本通过修改历史教科书、调整官方表述等方式模糊侵略责任,甚至在钓鱼岛附近频繁派军机挑衅,其军国主义抬头趋势值得警惕。此次阅兵展示的现代化军事力量,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对法西斯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震慑,以及对世界和平秩序的坚定维护。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等外国元首的出席,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共同捍卫,而美国部分媒体炒作“抹除美国作用”的论调,本质上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在二战中曾并肩作战,纪念活动从不否定盟国贡献,而是强调全人类共同反抗侵略的正义性。
三、凝聚共识:两岸同胞的历史联结
阅兵邀请台湾同胞(包括国民党抗日老兵、公职人员等)参与,是对“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共同胜利”的有力诠释。民进党当局试图阻挠台湾人士出席,违背了两岸同胞共同缅怀先烈、传承民族记忆的意愿,最终只能“满盘皆输”。这一安排不仅彰显了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更以历史为纽带,强化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
四、面向未来:现代化强国的和平宣言
作为胜利80周年的纪念活动,此次阅兵首次实现多个突破,如新型装备亮相、国际维和部队方阵参与等,既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成就,也传递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从1945年的积贫积弱到今天的繁荣强盛,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强大的国力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结语
93阅兵不仅是一场纪念仪式,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对和平的宣誓、对团结的呼唤。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通过铭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通过展示力量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开放包容促进国际合作,这既是对先烈的告慰,也是对人类未来的承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