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全网骂完,转头就拿了亚洲最佳女歌手。”——热搜上这条消息,看得人直接愣住。
七月份还在吵《年轮》到底谁才是原唱,网红一句“张碧晨才是唯一原唱”把锅掀翻,王苏龙甩证据、张碧晨团队甩版权证书,两边粉丝吵到广场瘫痪。
紧接着演唱会延期,旧瓜又被翻出来:未婚生娃、抢资源、黑料合集一条龙。
怎么看都像“事业终点”套餐。
结果人家直接端了个奖杯回来。
颁奖礼上,她和王苏龙同台,一句没提前事,只把歌唱得稳准狠。
弹幕飘过“这嗓子是真不骗人”。
下台后,她把奖杯往微博一晒,评论区瞬间裂开:一半在喊“姐姐杀我”,一半还在纠结《年轮》署名。
其实圈里人早见怪不怪。
歌是谁写的、谁唱的、谁注册,文件叠起来比词谱还厚,最后观众只记得谁唱红了。
张碧晨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先稳住业务能力,再让时间擦灰”。
挺鸡贼,但也挺有效。
新观众可能不懂,老观众心里门儿清:当年柯以敏和吴启贤抢一首歌的署名,流程一模一样——先吵、再冷处理、最后靠现场扳回一城。
历史总是复读机,只是换了主角。
所以别急着下结论。
娱乐圈的风向标是流量,但压舱石永远是作品。
张碧晨能不能把这次“复活甲”穿成“长期皮肤”,得看下一张专辑里,她到底写了几个音符、又唱出了多少真心。
毕竟,奖杯会落灰,耳机里的声音不会骗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