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同样是演“周乙”,将于和伟跟张嘉益放一起,两者差距一目了然

KrystleMic · 昨天 12:34
张嘉益和于和伟,谁把周乙演得更像活人?
2012年,张嘉益在《悬崖》里演周乙,一集45分钟,40集,加起来1800分钟,他有时间慢慢磨。

观众记得他半夜回家,先擦枪,再洗手,热水冲了三遍,手背红得像被烫过。
这个动作没台词,但谁都看得出他心里压着事。
电视剧给足空间,张嘉益就用细节堆出一个长期潜伏的人:走路先迈左脚,抽烟用左手挡火,连假老婆顾秋妍给他夹菜,他筷子停半秒才接——那是真怕,怕习惯成自然,怕哪天露馅。

2021年,于和伟在《悬崖之上》演同一个周乙,电影全长120分钟,他出场不到60分钟。
没时间洗手,没时间夹菜,他得用一秒钟的眼神让观众相信这人已经在刀尖上活了十年。
火车站那场戏,他看见同志被捕,嘴角没动,只是喉结滚了一下,镜头切走,观众心里已经替他喊出一声“完了”。
电影要的是冲击力,于和伟就把所有情绪压进一根绷紧的弦,断不断,全看导演什么时候剪。

两个周乙,一个像日记,一个像电报。
张嘉益的版本让你跟着过日子,每天担心他会不会被邻居发现;于和伟的版本让你直接看结果,每一秒都可能爆炸。
这不是谁高谁低,是媒介逼的。

电视剧能拍他回家脱袜子,电影要是敢这么干,观众当场退票。
更现实的是,张嘉益2012年42岁,正好演一个潜伏十年的老特工,脸上褶子够数。
2021年剧组找他,他49岁,身体扛不住东北零下三十度的外景,剧组转头找了53岁的于和伟——年纪更大,但状态更稳,能连拍三个通宵不喘。
选角从来不是“谁更像”,是“谁能活到杀青”。

观众最爱比演技,其实背后全是算计。
电视剧要收视率,得让观众觉得这人就在身边;电影要票房,得让观众觉得这人下一秒就炸。
张嘉益的周乙让人想给他递杯热水,于和伟的周乙让人想离他三米远——怕血溅身上。
两种都对,就看你想被哪种吓住。
你说,要是把张嘉益放进电影,把于和伟塞进电视剧,这俩周乙还能活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