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武汉大学性骚扰事件尘埃并未落定:程序失当比事件本身更值得警醒

陈驿新辙 · 昨天 13:57
1.jpeg
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10月,武汉大学一则图书馆"性骚扰"指控掀起轩然大波:女生杨某某指控男生肖某某在自习时做出不雅动作,校方仅用两天便以"存在不雅行为"为由对肖某某记过处分。
然而2025年7月,武汉市经开区法院一审判决却显示截然不同的结果——监控证据指向肖某某患湿疹抓挠的合理性,开放空间无交流的场景无法印证性骚扰故意,杨某某诉讼请求被全部驳回。
回溯这起事件的全过程,发现武汉大学在起事件的处理上有一快一慢两个动作:
“快”得草率:校方通报未说明具体违纪事实,仅以模糊的“不雅行为”定性。当司法机构需数月厘清的复杂事实,行政处分却48小时盖棺定论,调查程序是否存在缺失?
“慢”得失语:法院判决推翻性骚扰认定已逾半月,校方至今未对争议处分公开回应。当初雷厉风行的作风,此刻为何化迟迟不做处理的缄默。
现在,这起事件仍在风口浪尖上,网友深挖杨某某持有公务卡暗示特权,论文质量遭质疑,网络审判转向人身攻击;肖某某虽获法律清白,但“记过处分”的标签仍在档案中灼烧——行政程序的不严谨,正持续制造次生伤害。
对比香港浸会大学“按纪律程序处理”的声明,武大暴露出三重缺失:
一是调查机制缺位:未披露专业调查流程,医学鉴定、行为动机分析等关键环节疑似缺席;
二是处分逻辑模糊:回避具体违规条款,“不雅行为”与“性骚扰”的法律边界被混淆;
三是纠错勇气匮乏:司法结论与校方认定冲突时,百年学府却陷入责任回避的沉默螺旋。
法院判决可终结诉讼,却扫不清此事件投下的阴霾:当一所"双一流"高校在涉及学生名誉的重大事件中,既失守程序正义的底线,又缺失纠偏担责的勇气,其公信力损伤远超个案本身。
人们有理由质疑:当初处分依据何种事实调查?是否建立处分复核机制?如何修补程序漏洞防止悲剧重演?基于上述疑虑,我以为,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尚未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希望校方不要见事迟、反应慢,让网民愤懑,让武大蒙羞。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