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甩一张80万的订单截图,再给网友留一句“提前82天把40岁生日礼物锁死”,陈赫这波操作比剧情反转还抓人。
大家的第一反应不是“陈赫又买豪车”,而是“国产电动车真值这个价了?
”
别急,把订单拆成三层来看,能品出的东西比明星八卦多得多。
第一层,价格锚点的彻底打碎。
过去一提到70万+的纯电,脑子里自动弹出PorscheTaycan或者奔驰EQS的尾标。
现在尊界S800直接把“百万级”贴在自己脑门上,而且67天收下10000张大定——买家是真金白银刷卡,不是键盘点赞。
这等于把国产高端的价格天花板往上硬拽了一大截,连看热闹的普通人也会下意识重估:原来电动豪华的门票不一定非得是海外牌子。
第二层,把明星当“产品测试员”。
陈赫不缺钱,也不缺流量,他能把华为折叠屏、折叠电脑全套配齐,说明他对数码体验的执念比人设还真。
尊界S800打出的“指哪控哪”座舱交互、星空顶、隐私光幕玻璃刚好切中这批“科技发烧友”的爽点。
明星不是权威背书,却是最严酷的KOC:真难用,微博早翻车;他没吐槽,还提前庆生晒单,等于给同级别犹豫的人递了梯子——“连挑剔的陈赫都收下了,要不我也去试试?
”
第三层,是传统豪华车主的“改嫁潮”。
订单里不少人是BBA换购,甚至把迈巴赫钥匙拍桌上直接签尊界。
这种集体“搬家”背后不是爱国滤镜,而是算账:过去百万买到的只有车标和发动机声浪,现在同价位给的是三电机635kW、670km续航外加一套像iPadPro搬上车的大屏系统。
情怀终究拗不过真香定律——当技术差距抹平,方向盘上的LOGO就只是一枚金属徽章。
说到底,一款车的成功,放在任何圈子都只是谈资,但落在国产汽车工业的坐标里就是一枚清晰的信号弹:堆料时代过去了,设计、交互、生态、服务要一起上桌打牌。
尊界S800只是率先把牌打好的人。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更多人会去展厅摸摸“国产百万”是否真材实料;海外品牌会悄悄下调选配价或者加快OTA;下一批明星再晒订单,网友估计连眉毛都懒得抬——百万国产,见怪不怪罢了。
至于陈赫的40岁生日,那天大概率会收到两辆车的钥匙:一辆是80万的尊界,另一辆是时代递给他的“国产崛起”顺风车钥匙。
而围观的人,已经悄悄打开配置单,开始研究要不要把自己的下一台车,从列表里那串英文缩写上划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