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关系这几年像过山车,总在关键节点来点惊险转弯。特朗普上台后,本来承诺快速解决俄乌冲突,可现实远没那么简单。7月底,他公开对莫斯科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不然就加码制裁,包括对俄罗斯石油买家征收关税。
这话一出,国际油价小幅波动,大家都盯着克里姆林宫的反应。梅德韦杰夫作为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先跳出来回击,他通过社交媒体发帖,嘲讽特朗普的通牒只会推高美俄战争风险,还特意点出俄罗斯保有苏联时代的核反击系统,比如那个能自动发射导弹的“死手”装置。
这番话像扔了颗手榴弹,直接戳到特朗普的痛处,因为它不只挑战权威,还带点核威慑的味道。
特朗普的回应来得快而狠,7月31日,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先警告梅德韦杰夫管好嘴巴,别乱扔核威胁的词。紧接着,他宣布已下令海军将两艘核潜艇重新定位到“合适区域”,以防这些言论不止于嘴上功夫。
这里的“合适区域”没细说,但从海军动态看,很可能是靠近俄罗斯海域的大西洋或太平洋部分。美国核潜艇是其核心,隐蔽性强,生存力高,一艘就能携带多枚弹头,打击能力覆盖广阔土地。
这次调动不是常规演习,而是针对性威慑,旨在让莫斯科感受到压力。海军内部协调迅速,从东海岸基地出发的潜艇调整航向,进入待命状态。
特朗普这么急表面上是气不过梅德韦杰夫的挑衅,但深层是他对普京的斡旋越来越失望。过去几个月,特朗普试过私下沟通,推动停火,但俄罗斯在前线没明显退让。乌克兰那边,泽连斯基也坚持要求俄军完全撤出,包括克里米亚,这让谈判卡壳。
特朗普的政策从温和转向强硬,用核潜艇秀肌肉,就是想逼俄罗斯让步。同时,他还考虑缩短通牒期限到10-12天,威胁二级制裁,针对中国和印度这些大买家征收关税,这会直接削弱俄罗斯的财政支撑,影响其军费开支。
伊朗过去几年遭美国空袭,主要是因为其导弹射程有限,没核武器,无法威胁美国本土。顶多炸炸中东基地或干扰海峡油运,对华盛顿来说风险可控。
俄罗斯情况完全不同,它有完整核武库,包括洲际导弹和潜艇力量,能让北约付出沉重代价。特朗普再强势,也不敢轻易开火,那等于玩火自焚。专家分析,这次潜艇部署更多是心理战,不会演变成热冲突。
普京的表态显示出老练的一面,他在公开场合表示,俄罗斯愿意与乌克兰继续对话,如果基辅现在不急于接触,莫斯科可以耐心等。这话听起来柔和,像是挂出免战牌,对特朗普喊“有话坐下好好说”。其实这是策略,争取时间稳住局面,给前线部队喘息机会。
普京清楚,惹恼美国会招来经济绞杀和更多军援到乌克兰,那样俄军压力会更大。但他也没完全让步,重申停火必须解决根源问题,比如乌克兰的中立地位和领土争端。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敦促各方慎用核言论,避免误判升级。俄罗斯国防部称,美国海军动向一直在监控范围内,不构成新威胁。这反映出莫斯科不想把事闹大,但也不会示弱。
北约盟友加速对乌克兰的援助,坦克和导弹从欧洲港口源源运出。印度外交部对潜在关税表示不满,认为不合理。中国保持中立,呼吁对话解决。
全球媒体如半岛电视台和路透社分析,这场对峙停留在舆论层面,实际军事风险低。但它提醒大家,俄乌冲突牵动全球神经,一不小心就波及能源和经济。
这场风波像家庭纠纷,大家面上吵得凶,骨子里都不想彻底翻脸。特朗普想快速得分,普京求稳。伊朗的教训是风险评估,美国对俄下手成本太高。普京的“好话说”或许能缓和,但根子问题没解,冲突还会反复。
长远看,俄乌和平需各方妥协。特朗普的强硬有其道理,但过度施压易反弹。普京的耐心是武器,但时间拖长,国内经济吃不消。
希望对话多于对抗,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参考资料
特朗普称已下令部署核潜艇,俄方回应:核战争没有赢家 金羊网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