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网友@青鸟去年曝光大学社团聚会后遭学长“照顾”却失去意识的经历,评论区三成留言质疑她“自找的”。
这种集体性认知偏差正在制造大量完美犯罪现场——施暴者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突破防线,受害者却在事后反复质问自己“为什么不推开”。
法律上“其他手段”的兜底条款本应保护沉默者,可现实中醉酒、睡眠状态下受害的女性报案成功率不足12%。
熟人作案最擅长利用信任感制造认知混乱。
山东某高校教授被曝长期以心理疏导名义猥亵学生,学生因对方社会地位高而误判为“正常接触”。
司法系统对非暴力性侵的判定滞后导致大量“中间地带”案件消失在校规处理、民事调解中,施害者换个城市继续编织关系网。
2023年北京试点推行电子存证平台后,性侵报案留存微信聊天证据的比例提升40%,证明技术手段能破解“他说她自愿”的罗生门。
看多了社会新闻发现,每个“没来得及说不”的幸存者背后,都站着几百个用道德枷锁困住受害者的“理中客”。
比起教女性如何防范,更应该让所有人记住:性同意不是冰箱里的酸奶——没写保质期就默认永久有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