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口碑井喷!谁说抗日剧拍不出好故事,57岁胡军这次让整个内娱沉默

皮皮电影 · 8 小时前
《生万物》刚刚结束,《归队》就迅速续上。
作为抗战题材剧,有央视背书,皮哥盼《归队》盼了好久,终于等到开播。
《闯关东》《珠江人家》《南来北往》都出自他手,这质量,基本稳了。

与其他的抗战剧不同的是,《归队》没有直接突突鬼子的激情,而是将切口,放在一支走散的抗联小队上。
他们被日本鬼子逼上了绝路,部队被打散,但每个人都怀揣着信念,克服千难万险,一起用命归队。
白山黑水的土地里,抗联的故事却很少被改编。

这次的《归队》,终于弥补了近些年抗联题材缺失的遗憾。
央视八套首播,收视第一,网上一片赞美。

今天,皮哥就带大家一起品一品,这部不一样的抗战剧。
01、抗战剧还能这么拍?三集三十六条人命,这剧情,太生猛

原以为,《归队》至少先会给我们端上一盘,打鬼子的盛宴。
没想到一开场,就一个“惨”字了得。
1938年秋,抗联排长老山东(胡军 饰)带领十八个抗联战士,和日军在拐子河展开激战。

战斗异常惨烈,战士们缺衣少食,但没一个人放松斗志。
正当所有人休息的时候,鬼子又发起新一轮进攻。
众人抵抗过后,队伍被打散,仅存的六个人,也被鬼子和伪军冲得七零八落。

好在战斗前,老山东叮嘱大家,突围以后去牡丹江松林镇的八棵松刻下名字,然后重新集结归队。
可归队的路,不是坦途,每个人面临的,都是血与火的考验。
一、17条命,带血的人参
队伍冲散后,老山东和田小贵(陈靖可 饰)找到了一起。
田小贵是神枪手,但年纪也轻,两人准备一起归队。

途中,他们碰到进山寻找人参的参帮,带头的是老把头王义山(李洪涛 饰)。
老山东凭身手救下了老把头一行人,于是顺理成章跟着他们,寻找出山的路。

或许是山神庇佑,老把头无意间碰到一株价值不菲的千年人参,采到后,他们决定去松林镇的店铺卖钱,这恰好与二人的目的地一致。
但他们不知道,一株山参,带来的竟是血的团灭。
发现山参的那一刻起,就有两伙势力盯上了老把头。

一伙是内鬼,团队里的二宝子,他想独吞这株山参,于是趁森林起火偷走了所有人的干粮和水,想等他们饿晕后带走山参。

没想到,半路被老山东戳破,二宝子一不做二不休,不仅下毒毒死了所有人,还一刀刺死了老把头。

至此,参帮17人无一人生还。

另一伙是外敌,土匪小白马派小哑巴在路上求救,善良的老把头救下他后,他在半夜偷梁换柱。

偷走了老山参,用树枝代替,最后还伙同小白马,从老山东手里抢走了真货,无所不用其极。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东北的密林里,比日本人更可怕的,是贪婪的人性。

二、8条命,吃人的金矿
被打散后,战士万福庆(宋家腾 饰)和高云虎(任彬 饰)结伴而行。
半路,他们被一个小女孩的一块饼欺骗,被绑进了虎头岭老金沟淘金。

二人虽然意图逃跑,但没有什么好时机。
可这老金沟,除了挖金子的生意,背后还有一条丧心病狂的利益链条。
为首的金把头,为了牟取私利,经常故意制造塌方事故杀死工人。

然后向金矿主要赔人命价,这些钱都无法送到工人家中,全被这帮杀人喝血的家伙吃干抹净。

两人刚进金矿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塌方,死了四个人。
进矿后,高云虎曾挟持工头让金把头为福庆治伤。
为了报复,金把头再次指使人制造意外,将高云虎活埋在了矿下。

两次塌房,除了侥幸被救下的高云虎,8个年轻的生命就此消殒。
人命背后,都被标上了价码,可见当时,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现实。

三、11条命,冷血的鬼子
另外两个被打散的,是兰花儿(袁姗姗 饰)和汤德远(李乃文 饰)。
兰花是当地人,也是团队里的医疗兵,她从战场逃脱后,路过母亲的村子。

此时,村子已经被日本鬼子强制迁入集团部落,并实行连坐制度。
兰花碰到村子里的冯大爷,冯大爷将兰花的消息告诉了兰花母亲。

得知女儿消息的兰母不顾一切,将粮食藏在鞋底偷偷拿给女儿。

没想到母女话没说完,就碰到伪军。

为了保护女儿,兰母当场被打死,村子里包括冯大爷在内的其他九人,也被连坐一一处决。

兰花听到枪声,心如刀绞。
另一边,汤德远逃亡过程中,碰到一个肚子被炸开的抗联战士。
他叫李二毛,很年轻,汤德远不忍见死不救,带着他走了两天两夜。

但李二毛知道,自己活不了了,而且还要消耗水和干粮。
他恳求汤德远留下刺刀,等汤德远走远,他拼尽全身力气,将刺刀戳进了自己的脖颈。

六个战士,用打散后三集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当时最为残酷的抗日环境。
不仅有日军的追杀,有民间势力的争斗,更有无法预测的波谲云诡。

《归队》肃杀的气氛因此而起,故事的走向和不确定性,狠狠吸引着每个观众。
他们能不能最终归队,又要经历怎样的考验,皮哥拭目以待!
02、胡军“吃粪”戏惊艳,蒋欣灵,李洪涛演技绝了

除了剧情上的与众不同,《归队》最吸引人的,当属演员的演技。
电视剧汇集了诸多老戏骨。
比如胡军。
皮哥对胡军印象最深的,还是《长津湖》里的雷公。
几年不见,这个老抗联鲁长山(老山东),被胡军演活了。

为了这个角色,胡军减重37斤,下了苦功夫。
一出场就带着一股饿的真实感,让我们瞬间入戏。
胡军的演技自不必说,两场戏让人印象深刻。

一场,是四喜的袜子。
战前,因为四喜杀死了五个鬼子,老山东把一双新袜子奖励给了他。

可打完仗,胡军在死人堆里找到的,只有四喜一条穿着新袜子的断腿。

那一刻,胡军的眼神变化让人感受到什么叫心如刀绞。

另一场,是他“吃粪”的演技。
因为没有干粮,老山东寻找吃的时候,看到了马粪。

他拿起马粪,使劲儿搓了搓,然后从里面找还没有消化干净的玉米粒吃。
说起这个,很多人可能觉得有点反胃。

可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谁还能顾得上粪不粪的,能有吃的,都得塞进肚子里。
这里胡军也演得十分真实。
其实在这次之前,胡军基本上已经“降至”配角阵营。
此前大部分影视作品中,他都是给年轻演员们“撑场面”。

这次57岁的胡军重回央视大剧男一号,既证明了央视的眼光和魄力,也证明了观众喜爱的好演员一定会发光。
除了胡军,李乃文的演技也没的说。
他饰演的班长汤德远,富有层次感。
在半夜和饿狼的搏斗中,李乃文显得十分阴狠。
他与狼的搏斗力量感十足,尤其最后几刀子,活脱脱一个现代版“武松打虎”。

可谁能知道,这么一个不畏死的硬汉,在碰到李二毛的时候,却有无比的温柔。
其实他当时腿部受伤,自己都走不动,还要躲避追捕。

但犹豫了片刻,他依旧制作了一个简易担架,把李二毛带在身边。
他当然想救人,但走了两天依然走不出林子,他也有些心灰意冷。

听了李二毛的建议后,他留下了匕首,可没走几步就后悔了,扭头回去,李二毛已经自杀。
看李乃文此时的眼神,那种心碎和惋惜,溢于言表。

这就是抗联战士间的惺惺相惜,也是汤德远这个战士的侠骨柔肠。
作为前四集中唯一有高光的女性角色,袁姗姗的兰花儿,演得也十分出彩。

在与母亲诀别的场景中,袁姗姗将兰花的女儿情表现得催人泪下。
面对母亲冒险送来的饼,她眼中的感激和不舍让人动容。

而当母亲为掩护自己而牺牲时,袁姗姗从痛苦到愤怒的情绪转换很有感染力,随后开枪击毙伪军时展现出的果断和狠辣,又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女战士。

袁姗姗在这个角色上的突破是明显的。
以往她多以古装剧中的柔美形象示人,这次饰演抗联女战士,无论是造型还是气质都有很大改变。

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女性魅力又有战斗精神的角色,让观众看到兰花不仅是战友们的“花儿姐”,更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巾帼英雄。

另外,剧中的好演员和飙戏瞬间还有很多。
这几年频频在电视剧现身的老戏骨李洪涛,这次出演了老把头王义山。
他演得成熟且稳重,看完四集,皮哥根本没发现,这个角色是李洪涛演的。

蒋欣饰演的大阔枝,是剧中唯一的一抹亮色。
在所有人都穿着泥土一般的破烂的粗布衣裳时,她的一身红色让人眼前一亮。


在庞四爷和金把头之间逢迎的几句话,也把一个在刀口上挣钱的老板娘,演得活灵活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员番位表中,蒋欣仅位于第7位,女演员中也排在袁姗姗之后。


能感觉到,为了打造一部好剧,星光番位这些都可以抛在一边。
之后的剧情中,还有不少资深老戏骨将出现,包括倪大红、林永健、刘佩琦、艾丽娅等等。

皮哥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03、不糊弄观众,抛弃“官场叙事”,抗联剧天花板诞生了

作为一部抗日剧,《归队》鲜见没有用官场的叙事方式。
从“打鬼子”到“被鬼子打”,《归队》有一种干涩的真实感。
当时抗联战士们的真实状态,就是这样。
他们缺吃少穿,却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抗日精力和信念,跟杨靖宇将军一样,拥有铁的意志和精神。

而这种精神,在《归队》里,将尽数呈现。
看了四集,皮哥发现了《归队》的三大亮点。这些亮点,将支撑这部剧,成为今年抗日剧的天花板。
第一,央视顶级的制作水准,真实白山黑水,不糊弄。
《归队》最大的亮点是其史诗级的制作水准。
剧组在零下30℃的吉林白山、辽宁等地实景拍摄,演员们在齐腰深的积雪中摸爬滚打,在冰河中完成涉水戏。

这种“真刀实枪”的拍摄方式,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真实感。
从视觉呈现来看,白山黑水的壮美与残酷被完美捕捉。
开场的拐子河战役,枪声、爆炸声、厮杀声交织在一起,配合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血染的土地,营造出强烈的战争氛围。

而后续各组人马在不同环境中的遭遇,无论是密林深处的采参之旅,还是金矿中的地狱生活,每一个场景都带着浓重的时代质感。
服化道方面的考究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抗联战士的棉衣做得又薄又破,脸上的冻疮、手上的裂口都真实可见,连牙齿的颜色都符合当时的生活条件。
演员的妆造不是简单的脏污化妆,而是一层层泥土的自然附着,这种细节上的真实让观众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艰苦的年代。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对东北地域文化的准确把握。
从采参的专业流程到淘金的作业方式,从土匪山寨的建筑风格到集团部落的管理模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证。

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让《归队》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像是一部东北抗联的纪录片。
第二,越是拍抗日剧,越要考虑观众爱看什么。
《归队》在叙事结构上的创新很少在抗日剧中见到。
传统的抗战剧往往采用线性叙事,而《归队》则采用了多线并行的复杂结构,通过三组人马的不同遭遇,立体地展现了东北抗联的艰难处境。

这种叙事方式的高明之处在于,每条线索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风格。
老山东和田小贵的采参线突出了人性的复杂和贪婪的可怕。

福庆和高云虎的金矿线揭示了日伪统治下的黑暗和残酷。

汤德远和兰花的血色之路则展现了战争的残忍和抗联战士的坚韧。

三条线索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东北抗联生存画卷。
更重要的是,这种多线叙事有效地维持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悬念。
观众在看完一组人马的遭遇后,立即会关心其他人的命运,这种切换让整个故事节奏紧凑而不拖沓。

同时,每条线索都有自己的高潮和转折,确保观众的注意力始终保持集中。
编剧高满堂在这种复杂结构的驾驭上显示了深厚的功力。

他不仅要让每条线索都足够精彩,还要在适当的时候让不同线索产生交汇,最终汇聚到“归队”这一中心主题上。
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让《归队》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
第三,拍小人物,对准了拍。
《归队》内核,是通过抗日,通过抗联战士的归队,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真实个体。
他们有恐惧,有软弱,有私心,但最终都选择了坚持和牺牲。

福庆看起来憨厚但在生死关头也会动小心思。
高云虎和大阔枝的爱情,会成为他“归队”的阻隔。

这些真实的人性表现,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更可贵的是,剧中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分为好人坏人。
参帮中的二宝子为了生存选择背叛,金把头为了利益草菅人命,这些人的恶行固然可恨,但编剧也通过他们的行为反映了那个混乱年代对人性的扭曲。

即使是土匪小白马,在救助兰花时也表现出了某种善意,这种人性的复杂性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特别是“八棵松之约”这一设定,不仅是故事的线索,更是精神的象征。

无论走散多远,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总有一个地方在等着你回来,总有一群人在等着你归队。
《归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剧中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主创对这个题材的敬畏和对观众的诚意。
在当下浮躁的影视环境中,《归队》用自己的品质证明了什么叫做“好剧自带流量”。

这部剧不仅仅是在讲述70多年前的抗战故事,更是在传承一种精神。
那种在绝境中不屈不挠的坚韧,那种对战友生死不离的情义,那种为了信仰甘愿牺牲的勇气。
从某种意义上说,《归队》确实为抗日剧树立了新的天花板。

它证明了只要用心制作、用情演绎,即便是打鬼子的剧,同样可以拍出时代高度。
刚放出四集,《归队》后面的故事还很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