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B站播出的《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访谈中,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回顾了自己从泡泡网、汽车之家到理想汽车的创业历程。
李想特别提到三位顶级创业家——雷军、王兴、张一鸣,都在他创业的关键时刻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李想深刻地感受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普通的创业者能把事业做成,一般具备“选得准”“选的长”两个条件,但是如果想达到黄仁勋、王兴、雷军、张一鸣这些顶级创业家的水平,要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同时,还要具备第三个条件——极高频率地迭代。
在正确的方向上长期坚持,然后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速度进行迭代和优化。
这正是顶尖企业家与普通创业者的关键区别。
以下内容摘选自《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访谈,根据李想讲话内容整理,略有修改(文末有惊喜)。
整理/俊杰
选得准
你(罗永浩)说我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大佬,也都能深入地去聊,包括海外的也都是一样的。但我能够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关键的共性,这些共性里我总结出来是三条,第三条尤为关键。
第一条,这些人一定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选得准。
所谓选得准就是从整个大的趋势里,选好自己的“赛道”,比如做电商,做外卖,然后每个都能做到第一。
选的长
第二条,我觉得已经开始有点反人性了,那就是选的长。
所谓选的长,就是接受这件事情很长才能有结果。因为越短有结果其实越有问题。今天你觉得很有名的企业,往往都已经做了二三十年了。长不是坏事,因为一两年就能结束的东西,所有人都会,随时有人杀入。
所以,有人讲“做时间做朋友”,“做难而正确的事”。
极高频率地迭代
前两条组合在一起后,其实第三条才是最关键的。
满足前两条的人其实已经是百里挑一了,而第三条是我认识的所有全世界最卓越的企业家,括黄仁勋,王兴,张一鸣,他们身上都具备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极高频率地迭代。
大家觉得选得准,然后选的长就可以慢慢做了。错!他们的做事方式完全是反人性的,就是在选了一个很成功、很长的赛道里极高频率地迭代,特别离谱。
你是正确的,长周期的,但你要比别人更快的速度迭代。一般选择前两个的人说我要追求完美,或者说我要更有耐心,但其实不是。
黄仁勋做显卡的时候是一年一代产品,而别人是三年一代产品。所以他就把voodoo什么的都干掉了,最后就剩下两个华人卷,一个是黄仁勋,一个是何国源,英伟达和ATI。
然后,他做CUDA的时候,也是迭代十几个版本才获得成功。而且是要面向市场的迭代,不是自己内部在迭代。就是你认可我,我要推出,获得你新的反馈,你不认可我,我也推出,以后获得你的反馈。
包括美团在高频率的调整运营的策略,然后优化运营,非常高的频率在调。
字节在在做产品的时候,是几十个版本同时在迭代,在做,在并行。
顶级创业家像AI:需要预训练、后训练和强化训练
“极高频率地迭代”特别像今天AI的强化训练。
因为今天AI发展到了Agent(智能体)的阶段,其实强化训练变成一个关键。
如果拿人来比喻,基座模型的预训练好比我们读书上课,而后训练比较像有个有经验的师傅在带,但是最后我们人类的成长来自于强化训练,通过真实的市场反馈来获得的训练。前两个都对了之后,剩下第三个其实往往是最难的,也就是强化训练的频次。
所以,我们的学习可能是个预训练,也可能是个后训练,我觉得都挺重要的。我为什么会读一些书呢?因为总是强化训练也不行,还得提升自己的预训练。然后你还得跟别人聊一聊,有经验的人跟你讲一个东西,相当于后训练。
最后,你必须得真正地去实践,不用担心,不要追求完美,今天没有办法追求完美。
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
李想老师曾在混沌系统分享他的产品打造方法论: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