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宗馥莉遗产战升级:亲叔 “背刺”,这场豪门闹剧撕开了多少遮羞布

瞭望笔谈 · 6 小时前
宗馥莉遗产争夺战还在发酵,这几天新动静不断,把这场豪门恩怨搅得更复杂了。最让人意外的是宗泽后的表态—— 作为宗庆后的亲弟弟,他突然公开发声说宗馥莉“心胸狭隘、六亲不认”,这话一出口,等于给本就焦灼的局面添了把火。
1.jpeg

但细究就会发现,宗泽后不是单纯“帮理不帮亲”,他自己早有算盘:他是宗师傅饮料(杭州)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虽不是他创立品牌,但 2022 年成立后,推出的 “益品宗师 AD 钙奶” 等产品,和娃哈哈的核心品类高度重合,创始团队还都是娃哈哈老员工,这些年一直想在市场上分块蛋糕。
更巧的是,他和杜建英(那三名非婚生子女的母亲)还一起投过企业,名字里藏着孩子们英文名的首字母,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层利益绑定。他这时候站出来“背刺”,说白了是想借舆论削弱宗馥莉的控制权,给自己的生意铺路。
这边家族内部还没消停,那边又爆出个更惊人的消息:宗庆后的非婚生子女可能不止三个。有知情人透露,法院已经收到新的证据,显示宗庆后早年还和另一位女性有过孩子(当然这很可能是宗馥莉对手搞的公关软文),对方正准备提交 DNA 鉴定申请。
这下彻底打破了“三子女争产” 的原有格局 —— 如果更多子女加入,原本就没理清的资产分配会更混乱。目前最关键的还是已起诉的三名子女和宗馥莉的证据拉锯:宗馥莉手里的 2020 年遗嘱写着 “境外资产全归独女”,但见证人都是娃哈哈高管,既没公证也没家族成员在场,被对方抓住了程序漏洞;而那三名子女说宗庆后早年设了离岸信托,承诺每人给相应资产,可信托账户里的资金和承诺存在差距,连信托协议都没正式生效。
2.jpeg

这种“两头不落地” 的安排,全是宗庆后当年留下的隐患 —— 他既想靠遗嘱维持 “好父亲” 形象,又想悄悄平衡多子女利益,结果把法律层面的事搞得一团糟。
更值得关注的是,杭州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介入。这个专班由国资、审计、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明面上是“规范企业资产处置”,实际上是盯着娃哈哈那笔复杂的股权:杭州国资名义上持有 46% 股份,但这些年通过体外公司、商标转移,实际能控制的资产连 15% 都不到。
之前宗馥莉想把多件“娃哈哈” 商标转到自己公司,被大股东紧急叫停,就是怕国资的利益再受损失。而杜建英那边也没闲着,她早年是娃哈哈职工持股会的理事长,手里握着部分员工股,正想联合国资把这部分股权收过来—— 要是成了,她就能和国资一起拿到足够的控制权,宗馥莉就真被架空了。现在两边都在抢时间,宗馥莉关了部分关联工厂收缩战线,杜建英就忙着联络老员工稳固持股会,明里暗里都是对控制权的争夺。
这场闹剧看到现在,早就不只是“争家产” 那么简单了。它戳破了很多民营企业传承的假象:宗庆后一辈子打造 “布鞋首富”“民族企业家” 的形象,却连最基本的家族治理都没搞明白,既想用传统 “多子分产” 的思路平衡关系,又想靠现代信托工具规避风险,结果两头落空;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 “家族团结”,在巨额资产面前不堪一击,连亲弟弟都能为利益撕破脸;而国资在早期改制时留下的 “名义控股” 漏洞,也成了今天各方角力的支点。
接下来的走向很关键。如果法院认了那些“口头承诺”“邮件指令”,以后可能有更多类似的遗产纠纷冒出来;要是国资借着专班把股权理顺了,或许能给民营企业的产权规范提个醒。
3.jpeg

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很清楚:民营企业的传承,光靠创始人的“个人权威” 和 “口头安排” 根本行不通。就像娃哈哈这样的老牌企业,最终可能不是败在市场竞争里,而是栽在没理顺的家族关系和没扎牢的制度篱笆上。
这场争夺案的结局,不只是宗家的事,更是给所有中国民营企业提了个醒—— 财富能靠打拼得来,传承却得靠规则守住。


全文完,瞭望笔谈。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