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仅因为一句话,他连发数十条骂人动态,罗永浩到底在“破防”什么

长歌笑风云 · 5 小时前
公众人物被网友一句评论激怒到连发几十条谩骂博文,这波操作直接把行业潜规则撕了个大口子——某些自诩"导师"的网红大V,表面端着"大局观"人设圈钱,实则根本扛不住真实市场的检验。《喜剧之王单口季》观众对主持阵容的普通吐槽,成了照妖镜现出原形:当庞博用五年四进前五的硬实力赢得观众,某些过气网红只能靠碰瓷性别议题挽尊,这波反向操作反而印证了观众淘汰机制的有效性。
梳理事件脉络会发现,罗永浩的连环暴怒本质是商业价值体系崩塌的应激反应。网友那句"张绍刚和罗永浩能不能别出现在脱口秀节目里",精准戳破了其"真还传"人设背后的泡沫经济。数据显示,其直播公司"交个朋友"2023年GMV同比下滑42%,直播间退货率长期高达35%,这与庞博近三年参与的12档节目平均收视破1.5形成残酷对比。所谓"男女对立"的幌子,不过是商业价值缩水后的碰瓷营销——就像微商教母张庭当年把传销指控包装成"女性创业歧视",这种转移视线的套路在网红圈已成标准话术。
1.jpeg

更值得警惕的是网红经济中的"毒导师现象"。从罗永浩到吴晓波,这类"创业导师"擅长用攻击性话术制造信息茧房,其商业模式本质是贩卖焦虑。心理学上的达克效应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高估自己。当观众用遥控器和鼠标投票时,这种虚张声势的表演自然崩盘。就像当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收视率被罗翔刑法课碾压,市场正在用真实数据重建评价体系:庞博式专业主义值1.5亿广告赞助,碰瓷式骂战只能换直播间3.2%的转化率。
2.jpeg

看这出闹剧就像围观过气歌星硬凹C位。嘴上喊着"办新平台",实际连现成脱口秀大会的观众缘都抓不住。建议某些网红别总怪观众"不懂欣赏",先看看自己直播间那些滞销的假羊毛衫库存。庞博能持续收割品牌代言的秘诀,不过是把每次登台都当作第一次亮相的敬畏心。这年头观众早不是傻子,明星塌房看烦了,专业选手的稳定输出才是刚需。与其在微博撒泼打滚,不如研究研究人家五年四次前五的晋级密码,那可比编造性别矛盾有技术含量多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