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一位仅有4万粉丝的“新秀演员”蒂莉·诺伍德(Tilly Norwood)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这位妆容精致、镜头感十足的“女演员”并非真实人类,而是由英国制作公司Particle 6通过AI技术生成的虚拟角色。当她的创造者、荷兰制片人艾琳·范德维尔登(Eline Van der Velden)在苏黎世电影节宣布将有经纪公司与其签约时,这场技术展示迅速演变为好莱坞的生存危机——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紧急发表声明,金球奖影后艾米丽·布朗特在播客中惊呼“我们全完了”,一场关于人类艺术存亡的战争就此打响。
技术试探:钻法律空子的“原生AI表演者”
诺伍德的登场绝非偶然。2023年好莱坞大罢工的核心诉求之一,正是限制AI对演员肖像权、表演权的侵蚀。经过数月谈判,工会与制片方达成协议:使用演员数字复制品需本人同意并支付报酬,AI不得取代编剧创作。然而,诺伍德的出现精准刺破了这道防线——她并非某个演员的数字化身,而是通过海量人类表演数据训练出的“原生AI表演者”(AI-native performer)。没有原型意味着无需征求“本人”同意,创造者范德维尔登在苏黎世会议上直言:“即使限制复制现有演员,我们也能创造不受约束的‘综合人类’。”
这种技术路径的颠覆性在于,它绕开了传统法律框架中“人类肖像权”的核心定义。南加州大学娱乐技术中心专家指出,诺伍德的训练数据包含成千上万名演员的表演片段,却未支付任何报酬,这直接挑战了数据所有权、训练透明度及衍生版权等法律难题。更危险的是,多家主流电影公司高管已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资本与技术的联盟正试图将好莱坞拖入“效率至上”的深渊。
经济驱动力:资本的“完美工具”与艺术家的“失控变量”
制片方对AI演员的追捧,暴露了流媒体时代娱乐产业的残酷逻辑。在利润空间被压缩、制作成本飙升的背景下,AI演员的成本优势堪称“降维打击”:无需支付薪水、工会福利或收入分成,可24小时工作,无需化妆与替身,还能被无限次修改与部署。某制片人私下透露:“一部剧集若用AI演员替代配角,单季成本可降低40%。”
但真正的诱惑在于对创作过程的绝对控制。人类演员的情绪波动、创作分歧常导致项目延期,而AI演员则是完全驯服的工具。导演可像剪辑视频般精确调整其微表情、语调与动作,直至获得“完美”表演。这种“像素级”控制权,让许多导演梦寐以求。
然而,这种效率至上的逻辑正将艺术逼入死角。南加州大学实验显示,当虚拟形象与人类相似度超过临界点后,任何微小瑕疵都会引发“恐怖谷效应”——观众会因缺乏真实情感共鸣而感到强烈不适。一个没有痛苦、欢乐与脆弱性的“演员”,如何演绎出触动人心的复杂人性?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艺术哲学的根本悖论。
行业震荡:从法律定义权到创作生态的全面危机
诺伍德的登场,实质上拉开了好莱坞下一场劳资冲突的序幕。首当其冲的是法律定义权的争夺:现有法律围绕“人类”构建,而AI演员的权利义务如何界定?若其训练数据涉及侵权,创造者是否需承担连带责任?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创作生态的崩溃。背景演员与初级演员的角色最易被数字群演取代,年轻人才进入行业的通道将被堵死。长此以往,好莱坞将形成“少数人类明星+大量AI演员”的金字塔结构,摧毁人才供应链与创作多样性。编剧工会已发出警告:“当AI能生成剧本、扮演角色,电影将沦为算法生产的‘内容产品’,而非人类情感的载体。”
灵魂之问:电影究竟为何存在?
这场战争的核心,是两种价值观的终极对决。蒂莉·诺伍德代表的逻辑,是高效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内容”;而SAG-AFTRA坚守的,是通过人类艺术家探索与表达共同经验的艺术价值。艾米丽·布朗特在播客中的崩溃呼喊,正是这种价值撕裂的写照:“拜托经纪公司,不要夺走我们的工作机会,不要切断观众与真人演员之间的情感联结。”
历史或许能提供某种启示。20世纪初,电影诞生时,演员曾因“缺乏艺术性”被戏剧界排斥;有声电影出现时,默片明星因声音缺陷被淘汰;数字特效普及时,实景拍摄被指“失去真实感”。但每一次技术冲击,最终都推动了艺术的进化。然而,AI演员的威胁远超以往——它不是工具的升级,而是对“人类表演者”存在意义的根本否定。
未来之战:在效率与人性之间寻找平衡
目前,SAG-AFTRA正与编剧工会推动新行业规范:限制制片方使用AI的比例,要求任何AI应用必须提前告知演员与编剧,并获得工会许可。迪士尼、环球影业等巨头已起诉AI初创企业侵犯版权,试图筑起最后一道防线。
但技术发展的车轮难以逆转。OpenAI Sora 2的亮相让AI生成视频愈发逼真,诺伍德们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片场。或许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抵制AI,而在于重新定义“表演”的本质——如何让AI成为人类艺术家的延伸,而非替代品?如何通过法律与技术手段,确保人类创作者的权益不被侵蚀?
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未来数十年我们将在银幕上看到怎样的故事。如果人类艺术家的独特视角被算法取代,电影将失去其最珍贵的灵魂;但如果我们能在效率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AI或许能成为开启新艺术时代的钥匙。正如范德维尔登所言:“围绕诺伍德的讨论,恰恰说明这类创作仍蕴含巨大潜力。”但潜力究竟指向光明还是深渊,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