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武大图书馆性骚扰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实施性骚扰行为,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这场持续两年的风波,从最初的性骚扰指控,到如今被告反诉索赔230万,剧情可谓跌宕起伏,每一个转折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一、事件回顾:图书馆内的冲突与指控
2023年7月11日,武汉大学文理学部图书馆内,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女生杨某某指控对面正在刷题备战考研的男生肖某,一直盯着她看,还频繁做出摸下体的“猥琐”举动。随后,杨某某迅速拿起手机,录制了5段视频作为所谓的“证据”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指控,性格内向的肖某一开始完全不知所措。在杨某某的步步紧逼下,为了尽快平息这场风波,慌乱中的肖某写下了道歉信,承认自己“行为不当”。
当晚,杨某某带着道歉信和视频找到辅导员,态度强硬地要求立刻开除肖某。在收到辅导员“要等调查结果”的回应后,杨某某显然不满。不久后,杨某某将此事发文曝光,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武大图书馆性骚扰”话题瞬间登上热搜。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武汉大学仅仅一周后就对肖某作出了记过处分,这一仓促的决定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坐实了肖某的“罪名”。
二、反转:病历与鉴定还原真相
随着事件的发酵,肖某的母亲站了出来,为儿子发声。她找出了肖某的就诊病历,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肖某患有特应性皮炎和湿疹,夏天症状尤为严重。原来,事发当天肖某只是在抓痒,却被杨某某恶意曲解。在母亲的坚持下,肖某一家鼓起勇气,将杨某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她公开道歉、删除造谣内容并赔偿精神损失。
法院审理过程中,结合图书馆监控视频、肖某病史等证据进行综合判断。监控视频显示,两人并无任何不正当接触;医学专家论证认为,肖某的行为不符合自慰特征,且事发时双方无交流,无法认定男生有性暗示或性挑逗行为。最终,法院认定肖某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驳回了杨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三、反诉:索赔230万,让诬告者付出代价
本以为事件就此平息,然而杨某某在败诉后的一系列举动再次将事件推向高潮。她不仅毫无悔意,还在社交媒体上炫耀自己“美美读博”,嘲笑肖某“保研无望、法考必挂”,甚至发布肖某的个人信息,扬言要举报他申请的所有学校。她的行为不仅侵犯了肖某的隐私,还公然挑战司法公正,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
面对杨某某的挑衅,肖某的律师提交了新证据,以“诬告陷害”提起刑事自诉,索赔230万元,其中包括各种花费,还有精神损失、医药费等。肖某在这场无妄之灾中,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被确诊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风险高。家庭也接连遭遇变故,爷爷目睹网络辱骂后当场晕倒,半年后不幸离世;外公受刺激成植物人 。这230万的索赔,是对肖某所遭受的身心伤害和家庭悲剧的一种索赔,也是对诬告行为的有力回击。
四、各方反应:舆论哗然,呼吁严惩诬告者
事件反转后,舆论一片哗然。知名媒体人胡锡进、数学博士汤家凤、复旦大学教授严峰等纷纷站出来,要求武汉大学撤销对肖某的处分、公开道歉,并严惩诬告者。中纪委也发布文章《向诬告者亮剑 为干事者撑腰》,明确提出要“治理诬告行为,及时为受诬陷者澄清正名”,这无疑是对武大事件的有力回应。
武汉大学在校长那句“等上面通知”的模糊回应后,仍未给出明确态度。而杨某某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已被曝高层介入调查,其博士资格可能不保。网友们纷纷要求学校开除杨某某的学籍并撤销其硕士学位,认为她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学术诚信。
这场“性骚扰”诬告案,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纠纷,更是一次对社会舆论、校园管理、法律公正的深刻考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任何指控时,都应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和情绪就下判断。法律是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它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希望武大能够正视问题,尽快撤销对肖某的不当处分,还他一个公道;也希望杨某某能够为自己的诬告行为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让正义得以伸张。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