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输了面子赢了里子!从央视“消失”的李七月,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花海 · 3 小时前
“董卿接班人”跑去种地了?
1.png

刷到这条热搜时,不少人以为李七月被央视“下放”。
2.png

点进去一看,人家在田里开着直播,身后是无人机打药,评论区刷的全是“姐姐好飒”。
反差确实大。
三年前,她还在《等着我》里抹眼泪;三年后,她蹲在玉米地,和老乡讨论土壤墒情,指甲缝里全是泥。
有人替她惋惜:好不容易站到聚光灯下,怎么又跑回尘土里?
李七月自己倒挺爽。
3.png

去年冬天,她跑完云南“悬崖村”搬迁,回北京只待三天,又飞去黑龙江育秧大棚。
团队小伙伴吐槽:“跟拍七月姐,得先练马拉松。

累归累,数据不会骗人。
抖音账号@七月传媒,两百多万粉丝,一半以上是90后、00后。
4.png

评论区最高赞:“原来三农UP主也能这么‘不土’。

她把演播室那套“人文关怀”搬进田野:
拍《春耕中国》,先让农户自己讲“为什么非得种这茬作物”;
做《新农具》,把播种机拆成乐高,再让B站弹幕吵“到底值不值这个价”;
5.png

直播卖大米,不说“助农”,直接上锅蒸饭,三分钟弹牙,观众边咽口水边下单。
央视内部评片会上,领导用“土腥气里带光”六个字总结她的风格。
更意外的是,她居然把“田野调查”玩成了育儿经。
儿子四岁,认字卡片是农作物病害图;玩具箱里装着迷你收割机。
抖音晒出的“断舍离育儿”视频,点赞五十万,留言清一色“原来娃可以这么带”。
6.png

新书《在田野和客厅之间》签售,30到40岁女性读者占七成。
有读者跑三场签售,只为问她:“怎么平衡事业和孩子?

李七月给的答案特简单:“把娃扔进地里,哭两次就会自己找乐子。

7.png

台下哄笑,她却补一句:“真的,土地比iPad好玩。

也有人质疑:央视主持人开账号、接商单,是不是“掉价”?
她没正面回,只在一次演讲里提到:“如果乡村振兴只能靠新闻里三分钟热度,那才真掉价。

8.png

今年春晚,她搞了场“双现场”实验:
演播室灯光璀璨,镜头一切,直接跳进黑龙江雪夜育秧棚。
实时连线,棚外零下二十度,棚内稻苗绿得晃眼。
播出后,广电总局把这段写进“创新案例”,评语只有一句:“让年轻人愿意把频道停在CCTV17。”
现在,她每周固定两天不带娃、不开会,把手机扔进抽屉,去地里埋头剪视频。
9.png

剪到半夜,饿了就烧一壶水,泡碗方便面,加两根小香葱——那是上午跟老乡要的,土腥味重,但香。
有人问:以后还会回综艺吗?
她摇头:“土地给我的反馈,比掌声真实。

故事讲到这儿,如果你还在替她惋惜,不妨打开抖音搜“七月传媒”,看十分钟。
10.png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居然把一整集“玉米螟防治”看完了,还顺手点了个赞。
土地不骗人,李七月也是。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