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奥娟的名字把热搜直接顶爆,00后拿影后提名,比票房破十亿还刺激。
她演的《岁岁平安》根本没在影院上线,只在去年六月上海电影节放了三场,票只卖给媒体和影评人,普通观众连预告片都没看过。
金鸡奖却把最大女主角的门票递给她,等于把评审标准从“谁演得好”改成“谁能让评委看见”。
《酱园弄》全军覆没,章子怡、赵丽颖、杨幂集体挂零,片方连报名都没赶上。
内部消息说后期剪到八月才完,赶不上七月截止,这条线一卡死,再大的明星也只能干瞪眼。
评审不会为任何人开后门,规则写在官网,迟到一分钟就算自动弃权。
马丽在《水饺皇后》里演活了一个卖水饺的单亲妈妈,票房四亿三,豆瓣开分七点二,照样被踢出局。
金鸡一向把喜剧当“配菜”,评委更爱能让社会议题发光的苦脸角色。
马丽这次输在类型,不是输在演技。
王俊凯粉丝吵得最凶,说《刺猬》里他把自闭少年演到眼神发直,却连入围都没混到。
猫眼给这片打出六点七分,低于同期文艺片七点二的平均线。
片不行,演员再用力也拖不动,评审把票投给整体完成度更高的戏,这是硬杠杆。
易烊千玺拿到第三次影帝提名,才二十三岁。
前两次他靠《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已经站在门槛上,再迈一步就能写进历史。
评委愿意反复押他,是因为他的片既能保住票房也能保住口碑,数据摆在那里:三部主演电影累计票房过四十亿,豆瓣均分七点四,流量与质量同时在线。
刘昊然在《解密》里把自己瘦到一百零六斤,眼窝深陷,像从难民营拖出来。
黄晓明反向操作,增肥三十斤,血压飙到一百五。
两人用体重换提名,身体代价写在病历上,评审把票投给这种“自残式”演出,是想告诉市场:敢豁出去才能被看见。
惠英红凭《破·地狱》拿最佳女配提名,再赢一次就集齐金像、金马、金鸡三大奖杯,完成华语影坛女配大满贯。
她去年已经拿金像,今年再冲金鸡,行程表排得比春运还满,一天跑三座城做宣传,红毯还没走,机票已经订好往返四趟。
袁富华的名字观众不熟,脸一定见过,《喜剧之王》里的卧底警察、《周处除三害》的香港仔都是他。
他演了二十八年配角,第一次拿到金鸡门票。
评审把老面孔放进名单,是在给“黄金绿叶”立传,告诉年轻演员:戏不在大小,在于让人记住。
金鸡奖把商业大片晾在一边,让文艺片占满提名表,票房前二十的片子只有三部入围核心奖项。
市场越冷,评委越要抬艺术,这是用奖项给行业续命:如果所有人都去拍搞笑短视频,银幕上就只剩滤镜脸,电影也就死了。
段奥娟的提名把规则摆到台面上:只要在上海电影节放过,就能参赛。
电影节放映等于拿到公映许可证,法律上没问题,观众情感上接受不了。
大家默认“影后”要先让全民验货,金鸡却坚持专业评审闭门投票,两条逻辑撞车,爆点自然出来。
00后已经拿到三张影后入场券,张子枫、李庚希、段奥娟各占一席。
评委把年龄压到二十岁出头,是在给行业换血,告诉制片方:别再把少女角色硬塞给三十五岁女演员装嫩,真年轻就在那儿,用不用随你。
香港电影靠合拍片回血,《破·地狱》在内地拍、内地剪、内地投,只保留香港导演和演员身份,就顺利拿到金鸡入场券。
资本北上,奖项也跟着北上,金像奖越来越像地区赛事,金鸡反而成了华语共主。
11月颁奖礼还没开,票已经卖到翻倍,黄牛把内场票炒到五千一张。
观众想看的不是谁拿奖,而是谁爆冷,段奥娟已经把爆点送到面前,如果最终她真把影后抱回家,热搜估计得瘫到凌晨三点。
奖项是行业写给投资人的情书,告诉资本下一笔钱该往哪砸。
今年情书指向文艺片、社会议题、牺牲式表演,喜剧和玄幻被踢下床。
投资人最现实,看完名单就会调转船头,明年银幕上会出现更多苦脸和瘦骨,观众想笑可能得回家刷短视频。
观众认不认账,评审根本不在乎,他们只负责写情书,票房是另一场考试。
段奥娟可以一夜封神,也可以一夜被嘘,真正的审判在影院灯亮起那一刻。
老妹儿老铁,你觉得没上映的电影配拿影后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