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号下午三点,成都东郊记忆门口排队买冰淇淋的人里,有30%是刷到李一桐合影视频后打车冲过来的。
她那天穿的是剧组借的浅蓝连衣裙,标价299,淘宝同款两小时后卖断货。
路人拍的生图里,她眼角有颗刚贴的亮片,拍戏没卸,反光衬得笑比滤镜还亮。
粉丝说冷饮车是她让助理推来的,扫码就能领,一人一支,队伍排到马路对面,保安数着发,一共280根,没留名。
现场有人问她新剧是不是《滤镜》,她点头,比了个嘘,说播的时候再官宣。
转头有人把视频发抖音,定位带东郊记忆,十五分钟后园区广播喊限流,游客密度超标。
同天晚上,成都文旅官号剪出同款路线:地铁8号线出来先拍火车头,再逛她走过的红砖巷,结尾打卡那辆冷饮车。
评论区里本地人抱怨,平时遛弯的地儿突然挤不进,票圈全是合影框。
隔天园区客流涨四成,周边小店把连衣裙和冷饮打包成套餐,卖59块8。
数据平台显示,李一桐三个字单日搜索量飙到350万,代言的护肤品牌跟着涨35%,客服被问爆是不是她同款。
很多人以为明星线下就是走过场,她偏把拍摄间隙过成生活。
蹲现场的拍客说,她合影不挑角度,蹲下来配合小孩高度,拍完还问要不要再来一张。
有人递上老款手机,镜头糊了,她拿纸巾擦了擦再递回去,继续笑。
这不是她第一次把剧组变成公益现场。
三年前在横店,她把粉丝送的奶茶转送给环卫,去年在贵州山区,她掏50万给学校加午餐肉,发票直接贴工作室微博。
金鹰奖提名公布那天,她正在山里拍《不可告人》,信号不好,直播画面卡成PPT,她名字飘在弹幕上,本人还在给群演发暖宝宝。
圈内跟她合作过的制片说,她到现场先记灯光师名字,杀青给司机送鞋,不贵,四百块,尺码提前问。
这些事堆在一起,让她的亲民不像是立人设,更像怕尴尬,先伸手把距离撕掉。
粉丝经济早就过了尖叫时代,现在比的是谁先把明星还原成人。
她这套打法直接作用在商业价值上:品牌找代言,不再只看流量,还要看粉丝看完直播有没有立刻下单。
她代言的平价精华,直播当晚卖空三万瓶,评论区一水儿晒单,图都不修,直接贴脸。
成都生日会官宣那天,黄牛把票价炒到两千,后援会发文别买,她说想来的都能来,现场再加五百个座位。
有人担心场地塞爆,她回:那就一起吹蜡烛,蛋糕买大了,够分。
很多人追星人追了个寂寞,合照一张,回家继续挤地铁。
她给的是反向示范:明星先把自己塞进市井,再让你发现原来巷子里的风也免费。
下次去东郊记忆,别只顾着找同款墙,抬头看看,可能下一位进冷饮队伍的就是谁的白月光。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