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爸妈那辈看春晚的记忆里,主持人们的衣服比小品台词还让人难忘——周涛的浅粉及膝裙像春日玉兰,董卿的米白刺绣礼服像月光洒在身上,站在舞台上就自带“年味儿”。可去年春晚的新主持,穿的那些修身短款、撞色礼服,我看完整场都没留下印象,倒像刷到的网红穿搭,好看是好看,可少了点“家”的感觉。
不是说尖脸不好看,可春晚舞台太大,新主持的长尖脸穿修身款,像根细长的芦苇,风一吹就晃;老主持的方圆脸就不一样了,周涛的收腰裙撑得起肩线,董卿的直筒礼服裹着饱满的苹果肌,像年画里的福娃娃,站在那里就觉得“今年肯定顺”。
色彩这事儿也有讲究,老主持选的都是明净的颜色——米白、浅蓝、淡粉,像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得舒服;新主持爱用饱和色,比如亮橙、荧光粉,像商场里的促销海报,晃得人眼睛疼。咱说,春晚是全家一起看的,得选让爸妈也觉得“顺眼”的颜色不是?
再说说裙长,老主持的裙子刚到膝盖,像我妈年轻时穿的的确良衬衫,下摆垂得整整齐齐,走路时带点风,像春日的柳枝;新主持的短款裙,刚到大腿根,站在舞台上得时时刻刻扯裙摆,像被风吹皱的纸,飘得没根。咱不是说短款不好,可春晚这么正式的场合,总得有点“稳”的样子吧?
场景适配这事儿,老主持的穿搭像为春晚量身定做的——董卿的刺绣礼服上面绣着牡丹,像咱家里的年画;周涛的翡翠耳钉,像奶奶的传家宝,低调但有质感。新主持的极简风礼服,像参加时尚活动的嘉宾,站在春晚的舞台上,像把奶茶店的网红款拿到菜市场卖,违和得很。
还有脸的问题,老主持的自然老去,比如董卿的法令纹,像岁月刻在脸上的故事,笑起来的时候,像秋天的菊花,越开越艳;新主持的过度医美,脸僵得像塑料娃娃,笑的时候嘴角都扯不动,像被按了开关的机器人。咱说,美是要有点“人气儿”的,不然跟蜡像有啥区别?
细节里的温度也很重要,老主持的配饰都是低调的——珍珠项链、翡翠耳钉、丝绸围巾,像我妈抽屉里的老物件,摸起来有温度;新主持的夸张耳环、金属链、亮片装饰,像刚从直播间买的爆款,戴两天就想扔。咱说,配饰是为了衬托人,不是让人变成配饰的架子不是?
其实我也不是说新主持的风格不好,像我妹就爱穿短款裙、戴夸张耳环,说这样显年轻。可咱看春晚,看的是“国泰民安”的劲儿,是一家人心贴在一起的温暖。老主持的风格像一杯陈酒,越品越有味道;新主持的风格像汽水,一时解渴但没回味。
说到底,风格没有好坏,只是“国泰民安”的风格更让人安心。它像咱小时候吃的饺子,像妈妈织的毛衣,像爸爸种的月季,带着岁月的沉淀,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咱不是反对新潮流,只是想守住那些让我们安心的美,守住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就像我妈常说的:“好看的衣服,得让人觉得‘舒服’。”老主持的穿搭,就是那种“舒服”的美,像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自然得让人忘了它是“穿”在身上的,只觉得“这就是她”。而新主持的穿搭,像贴在身上的标签,让人一眼就看出“她在装”。
可能这就是传统美的力量吧——它不刻意,不张扬,像藏在岁月里的珍珠,越擦越亮。而那些网红风格,像沙滩上的贝壳,虽然好看,可风一吹就没了痕迹。咱说,美是要“留得下”的,不是吗?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