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速溶的“奇迹男孩”吗?流量退潮后,郭有才比你想象得还要安静。
现在再翻郭有才的直播间,热闹劲儿早就过去了。就像冷掉的火锅底料,油花还在上面漂,可早已不香了。
你要是没赶上那阵子“日入百万”的风头,真得感谢自己,这场热闹来的快去得也绝不拖泥带水——堪比春运抢票,头天还在万人空巷,今天就能让你在评论区打呼噜。
说到流量这玩意,咱中国人真是玩明白了:“一夜暴富,一天凉凉”,这比炒股还刺激!
但谁会在乎那些曾经火过、如今归于尘埃的小主播?潮水退了,才知道沙滩上全是裸泳的,郭有才不过是其中之一。
倒回去年5月,那阵子你要是刷短视频,保准被郭有才的脸刷屏。南站边上一开嗓,怀旧老歌土得掉渣,却偏偏让人上头。
直播间里弹幕比火锅店的辣椒还密集,榜一大哥隔空“撒币”,一晚上礼物堆成山。
有人说他是“平民偶像”,有人说他“草根逆袭”,还有人感慨:互联网时代,连明星都得靠边站。
其实这套路一点不新鲜,咱们中国的草根网红,哪个不是这么被神话出来的?但你别忘了,流量有多快,反噬就有多狠。
吃瓜群众永远记得你“日入百万”的辉煌,却不会在乎你明天是不是又回南站蹲冷板凳。
人一红,瓜就多,网友比福尔摩斯还勤快,立马挖出郭有才早就有了300万资本的传媒公司,爆火前刚注销——这草根人设立得比西北风还硬,结果一查全是套路。
有人骂自己“被耍了”,有人讥讽“网红都是剧本杀”。
再扒下去,版权争议、直播失言全来了,网友们比拼的是谁能扒得更深,谁能造梗更快。
你说这年头,谁还真信互联网的“平民逆袭”?包装、营销、团队运作,个个都比《甄嬛传》还会演戏。
倒不是说郭有才不努力,问题在于观众都想要真相,却又最爱看热闹,戏台下全是吃瓜的。
舆论风向一换,郭有才成了众矢之的。直播间的打赏清空了,品牌商演销声匿迹,原本的“巨星”成了“过气网红”。
后面再直播,弹幕只剩寥寥,带货销量不堪入目,喊哑了嗓子也没人搭理。你要是再去南站,可能就会看到他自己架着设备,唱得满脸通红,底下跟着三五个粉丝捧场。
互联网的风口说来就来,说没就没。郭有才的故事不是个例——但凡靠流量“一夜暴富”的,最后都成了“回忆杀”。
这和买彩票中大奖一个道理:听起来美,摊上自己八辈子都轮不到。
还记得“徐大sao”吗?当年靠吃播火到央视,结果爆出虚假营销和造假视频,带货事业一夜崩塌;
“王妈”凭借职场短剧收割千万粉丝,结果被扒团队化运作、人设造假,粉丝掉得比春运还快。
更早些年,互联网“奶茶妹妹”火遍天南地北,转身嫁入豪门,普通人再难一睹芳容。你看,这个流量时代,只有套路永恒。
其实说到底,我还是挺心疼像郭有才这样的人。不是因为他“塌房”了多可惜,而是这场流量造梦,每一个主角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牺牲品”。
他爆红靠的确实有点本事,也确实有资本运作,但矛盾的是草根逆袭的神话,永远比真相更有市场。
观众追求“爽文”,平台渴望留人,资本要变现,郭有才只是被推上了浪尖。可惜,浪头一过,谁还管你是“南站歌神”还是“直播废柴”?
最魔幻的是:网友一边喊着“别再炒作网红了”,一边又冲进直播间抢当榜一;一边骂“人设崩塌”,一边自愿为“爽文逆袭”买单。
互联网没有记忆,也没有感情。所有短暂的辉煌,都是流星划过夜空,等你想起时,天早就亮了。
真要想在这个时代有点“长红”的希望,别想着投机取巧,更别指望观众有耐心。唯有老老实实做事——哪怕慢点,起码跌得不疼。
流量终会退潮,真诚才是底色!曾经靠着精心打造的“草根才子”人设,他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流量、热度、商业合作接踵而至。
可当滤镜破碎,刻意营造的完美形象被戳穿,潮水退去后,留下的只有观众的失望和信任的崩塌。
有人总想着走捷径,靠包装和炒作博眼球,却忘了最根本的东西——真诚。观众或许会被一时的热闹吸引,但能留住人心的,永远是真实的内核和踏实的付出。
毕竟,流量是阵风,能吹红一个人,也能轻易把人吹走。只有守住真诚的底色,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如今的郭有才,可能还在南站唱着那几首老歌,只是台下再没有万人空巷的盛景。
流量泡沫破裂以后,留下的不是掌声,也不是嘲笑,只是一片平静得有点尴尬的空气。
人们总说“努力会有回报”,可在这个“流量即王道”的年代,回报往往比努力来得更随机、更短暂。
别急着笑话他,因为下一个被流量裹挟、被热度抛弃的,很可能就是你身边的某个“准奇迹”。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