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走路要人搀扶,睡觉靠人帮忙翻身,仅46岁的周杰伦,为何变成这样

青藤书简 · 5 小时前
舞台中央那个耀眼的身影,如今行走时已不再轻快?
有些痛苦别人看不到,只有自己默默承受。
1.jpeg

周杰伦是1997年走上乐坛的,最早只是《超级新人王》里的一个普通青年,舞台上腼腆,镜头下并不起眼。可当镜头转到幕后时,他的名字却经常挂在制作栏里,做音乐助理那几年,他磨出了属于自己的编曲手法,对旋律的执着几乎到了仔细抠每个音符的地步。
“创作改变命运”
小时候的周杰伦家里没什么大背景,但母亲早早发现了他的音乐才华。自打四岁起,钢琴成了家里的主角,每天固定的练习,翻着谱子,手指头和心思都跟着节拍走。上了小学,也没间断,哪怕外面同龄人在玩耍,他的时间都交给了黑白琴键。从小的耳朵和手指很灵,旋律在他这儿,总会再拐个弯变成自己的曲子。
光是流行,不够养活自己。周杰伦用实力证明自己,也让“JAY”辑成现象。
2000年,首张专辑《JAY》出来,市场上一下子记住了他。里面的歌不俗套,大胆融合了节奏和和声,歌词的唱法也怪有新意。那年,他的专辑销量和口碑双收,“天王”名号叫响,后来几年里每发一张新专,几乎都是现象级。
舞台上下的周杰伦,却经常被人议论姿态,“背有些驼,步履有些慢”。公众以为那是风格,其实是难以摆脱的病痛。
2.jpeg

“病痛下的坚持”
2016年,“周杰伦患强直性脊柱炎”消息一出,很多粉丝和网友都炸锅了。这个病,并不十分罕见,却也让人听起来发怵,不少艺人,包括因《甄嬛传》爆火的蔡少芬、歌手李宇春,都有过类似困扰。与其他疾病不同,这种病难治愈,好了还会复发,被称为“不死的癌症”。起初容易和落枕弄混,真发作起来,连弯腰低头都不容易,站立走路慢慢变成“难题”。
周杰伦没有刻意回避自己身上的问题。2016年,有歌迷晒出他与易小星的合影,配文讲到他的脊柱炎,易小星问:“舞台动作怎么扛?”周杰伦说得轻描淡写:“吃药,镇痛,不然粉丝来看什么。”这句话透着淡然,背后却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压力和疼痛。
2024年,有网友在日本街头遇见他。穿着休闲衣、背有点佝偻,走路靠朋友搀扶。有人心头一紧:舞台之光,也有难走的路。
【重点段落】
“病痛伴着音乐生活,周杰伦选择了乐观。他不是没有低谷,但更没有轻言放弃。”
朋友和母亲,是坚实的后盾


刘畊宏是多年好友,谈起过去的周杰伦,总说那会儿他的痛不是普通人能懂。“病重的时候,十米距离他得挪十分钟。”有时半夜,因为痛醒;有时早一件小事比如翻身,也需要母亲帮忙。病情好的时候,能慢慢自己走些路,但比起常人依旧艰辛。现在,情况虽有改善,不再完全依赖外人,却也不复从前无病一身轻。
乐坛上,还有蔡少芬、李宇春等艺人经历过同样折磨。蔡少芬因这病,躺着都难受。李宇春则是复发严重,一度得靠轮椅。“常见”并不代表能轻松面对,生活质量因病不断被拉低。
3.jpeg

舞台,是“药”,也是伤


2018年的那场演唱会,《本草纲目》环节,需要高强度舞蹈。为坚持完成,他硬生生吞下十二颗止痛片才顶住。演出虽然结束,可下台后脸浮肿得厉害,让继续关注的粉丝无比心疼。评论区里充满了担忧和不舍,更多的是力挺和支持。
“痛点并非休止符,周杰伦用作品回应等待的声音。”
舞台上的动作很难省略,工作量大、压力也大,几乎让他不得不与病痛同频生活。外人看见的光鲜,其实要付出的代价,只有自身才知道。有时夜深未眠,有时动作需旁人协助。病魔缠绕是事实,音乐热情更不可抵挡。
4.jpeg

“不死的癌症”,让生活变得不同


这种脊柱炎不太容易被发现,早期常和普通劳损混淆。时间一长,连穿衣、翻身都难。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生在男性群体中,比例非常高。它能让普通的小事变作难以完成的困难,甚至需要外界协助。日子的苦楚,只有亲身体会。
【重点段落】
“即使如此,身体的限制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依旧是他坚韧回应世界的方式。”
坚持,是最大的回应


很多人关心:周杰伦还能继续唱下去吗?但他选择直面病痛,不逃避,坦然面对粉丝的关怀。自承早有心理准备,以乐观和行动作回应。他没有因无法彻底治愈而沮丧,更没有对舞台丧失热情,反而继续用新作品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身体有痛,音乐无痕。
他的变化让人感慨。那个舞台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经历病痛的消耗,但一首首新歌仍能安慰人心。十几岁的活力不再,但中年依旧可以有新的坚持。
身体与时间总会暂缓脚步,但旋律不会停下。每次聚光灯亮起的时候,观众能听到的不只是歌声,更有“坚强”两个字。痛苦并不能定义全部的人生,坚守才是答案。
到头来,真正让人记住的,并不是这一路的困境,而是他掉了泪还会笑着弹起钢琴的那个瞬间。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