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放弃中国国籍投靠日本,结果日本不收中国不要,成为夹缝中的黑户

SilasBathu · 3 天前
那年头,说句大家伙都懂的话,谁家不是想着条件能再好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外国来的彩电、牛仔裤、皮鞋,一摆在柜台上,全城的小青年就得挤破门槛。那时候咱们中国刚开了大门,外面的世界像是挂在天上的月亮,又圆又亮,老百姓一讨论都是:听说外面人家吃牛排当便饭,开车随手出门,连扫地都不用自己动手。你说,一个普通人,有点钱、有点知识,能不心动吗?李文彪的故事,就是那波人潮里的一个缩影。只不过,他身上发生的那些事儿,这二十来年过去了,还叫人时不时琢磨:到底啥叫幸福,什么又是归属?
1.jpeg

上海其实算是中国最早尝鲜洋货的地方之一。李文彪家里殷实,算得上是那个年月里少见的“吃烟酒、穿皮鞋”的家庭。父母在国营厂里拿着工资——虽说不是暴富,但小洋楼、收音机、缝纫机这些家底东西,他可是打小见惯了。你要说这种家庭孩子会特别念旧,不一定。偏偏李文彪自小就被宠着,大院里谁家孩子受了委屈,总能听见他妈出来“唠叨”几句:“我们家文彪,那可聪明着呢!”这种滋味,说出来都是父母的骄傲,他也没把同龄人放在眼里。
李文彪不算坏,只是一直活在“小少爷”的气场里。那会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上海人爱赶新潮,谁家能有套“大彩电”,那才是牌面。李文彪读书时,学校里一水儿的“拼分数赛”,但他后门路多,老师也爱跟他交心。再说他脑子灵光,从重点高中一路摸爬滚打进了大学。再出去找工作倒不稀奇,后来还混进了一家法资公司,管事管钱。工资本就比别人多几倍,逢年过节还能领各种洋货福利。你看别人都为“粮油票”发愁,他家早就开始嚷嚷去哪旅游了。那时候一顿饭下馆子能点鱼翅的,多少干部子弟都羡慕得不得了。
2.jpeg

可是人呐,总归是贪心的。李文彪有钱有面,却总觉得还差口气。公司里常有法国或者德国来的外派经理,“小李啊,我们家孩子都在巴黎读书,可以随便去博物馆。”聊起生活,事事拿国内做对比,“你们这儿交通不太方便。”李文彪听得久了,心里也开始冒泡:“是不是自己也应该看看外面?”后来赶上香港那批移民潮,连隔壁儿子的姑妈都去了加拿大。弄得李文彪有点坐不住,时不时唉声叹气,觉得旧社会的影子还在国家里晃悠。他心里就种下了一个念头:为什么别人都能出国,自己还守在这块地皮日复一日?
再过几年,李文彪做了个谁都劝不动的决定——准备弄份澳大利亚的绿卡。你问他为什么选澳洲?其实跟玻利维亚压根没啥关系,是因为他的一个同事,刘老爷,早年移民澳洲,回国在饭桌上吹牛,说那里的羊肉全是天然放养,空气能喝。李文彪听进去了,连带着对别的国家也心驰神往。这年头,想出去真的不容易,各种审核、资金证明,海外直接汇款都得小心翼翼。
3.jpeg

李文彪最后没去成澳洲,却搭上了一个南美的机会。机缘巧合,他在一次公司洽谈中认识了做秘鲁橡胶生意的老外,说秘鲁和玻利维亚环境好、入籍政策宽松,移民容易,还能拿落地生意。这一段路说白了,就是凭关系走的捷径。他为此散尽家财,买房卖股,把家里老父亲急得病倒。家里亲戚反对声一片,但李文彪根本听不进劝。他嘴上说要报效家庭,其实只是想活得潇洒一点。
初到南美,李文彪仗着国内攒下的钱,租了带泳池的小别墅,家里养了两条花犬。什么事都新鲜,水果便宜,天空蓝得能映出人影。可问题马上来了,秘鲁和玻利维亚讲西班牙语,他以为自己能应付,结果连去银行换钱都要靠肢体语言。他想开个贸易小公司,换来换去连营业执照都办不下来。有人劝他,“老李,南美适合养老,做生意全靠关系和本地父辈。”李文彪不信,套了几次“老外的路子”,结果被骗了两笔钱。你说刚来的那几年,李文彪是真憋屈,电话里都不敢跟国内亲戚说实话。
4.jpeg

其实饮食才是让他最难顶的。南美不吃大米,光土豆,什么“玉米馅饼”,他怎么都吃不习惯。再加上气候湿热,家里断断续续地闹蚊虫,没几个月人都病了一场。钱花得快,还不敢太张扬,邻居说玻利维亚晚上偶尔有治安问题,每次街上闹事,他就把门栓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国内开家便利店。”李文彪私下里说过好几回。
日子一长,玻利维亚也不再是他想象中的那块福地。李文彪打起了去日本的主意。为啥选日本?说白了是被一个“留日归国”的老朋友影响——人家在东京给他发微信,说:“小李你要来看看,地下铁准时得像做操,日本的包裹送货不到一小时就到门口。”拜托一堆关系之后,李文彪花了好几年时间,终于弄到了日本三年的商务签证。但日本的移民门槛高,没日本血统或者企业聘用,想转国籍简直比登天都难。李文彪折腾几轮,最后落了个“黑户”身份,护照说没就是没,想回中国那是一句空话。老母亲病重,家里人哭声都传到日本,可李文彪不敢回去,连飞机票都买不了。
5.jpeg

生活在异乡,语言总归不是亲娘教的。李文彪在日本初时还能靠老朋友帮忙,后来朋友为生计各奔东西,他就靠给华人按摩店打零工度日。一把年纪,住在狭窄租屋里,只能吃超市打折的冷饭便当。警察查身份证那段,有一次差点带走他,多亏老板帮忙才放人。“想着没人管自己,才知道家门口的小路有多亲切。”这是他晚年说过的话。
再说到老母亲去世那天,他真是崩溃了。使馆不能帮,国内亲戚也爱莫能助。那种远隔万里、临终不得见的苦,换你我也受不了。李文彪一夜白头,几十年漂泊只换来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有朋友劝他:“老李,你心也该收收了。”可他那心哪是说收就收?
6.jpeg

故事说到这儿倒也未尽。2011年,李文彪在日本总算拿到长期居留,过了几年又辗转回到上海,见到了已变模样的城市。老邻居见面,不说风光只问平安。这路走到头,谁说外国的月亮比咱中国圆?李文彪那句悔改的话,多少人听了也心有戚戚:“家,是一辈子都换不来的地方。”
咱们常感叹别人过得好,可鞋到底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钱学森当年有得选,可他偏偏回国为祖国争气。李文彪这一路,兜兜转转、错了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是不是每个人都被时代裹挟?是不是幸福不到最后都不知滋味?你说,这世界到底好到哪去,光凭一道月亮的影,就能换一段心安吗?今天,咱街头巷尾早已不是当年模样了,回头看看,才懂得什么叫家。
7.jpeg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