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有一波中国人去了日本,后来加入了日本国籍。现在这些人年纪大了,想回国养老或者生活,却发现手续特别麻烦。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要回来要么拿绿卡,要么重新申请国籍,但两种条件都很苛刻。
在日本那边,他们过得其实不太顺心。经济不好找工作难,华人就算技术好也总被卡在管理层外。有个工程师干了十五年都没晋升,工资比日本人低。租房贵得吓人,东京三十平小屋月租要两万多人民币。街坊邻居见了面都不说话,住了几十年还是生疏。
这些年国内发展快,很多日籍华人开始后悔。高铁到县城,手机扫一扫啥都能付钱,生活便利多了。算账发现,在日本租三十平的钱到上海能租一百二十平学区房。有人想回来做生意,发现政策对高端人才有优惠,但普通小商小贩根本不沾边。
手续复杂是大问题。申请绿卡要求每年纳税百万,大部分人都不够格。恢复国籍得等很久,有老人等不起就死活要回国,结果被困在机场。年轻一代从小在日本长大,中文都说不利索,怕回来找不到工作。六七十岁的老人想落叶归根,但语言不通连菜市场都不敢去。
社会上对这事看法不同。有人觉得该接纳,毕竟同根同源;也有人说当初自愿入外国籍,现在回来是占便宜。两边政策都不松口,日本移民审核越来越严,中国国籍政策没改,两边夹着这些人没法落地。
杭州有位女士回国做跨境电商,靠在日本攒的人脉还混得不错。上海有留学生开了家咖啡馆,靠着家乡人脉挣点小钱。但大多数人尤其是年纪大的,学历不被认可,根本找不到合适工作。
政府也有过尝试,比如给高端人才创业免税,但这些好政策普通人都够不着。有些地方试点签证便利,但消息传得慢,知道的人不多。东京有个卖电饭锅的老太太想回国十年了,问遍了亲戚朋友都没人说得清手续怎么走。
横滨有些商人想拉个群互助,组织办回国说明会,可来的人越来越少。苏州开了所日籍华人子弟学校,教中文和国内应试内容,但学费高,能上的家庭不多。长三角有企业招日语技术员,门槛却比当地人还高,没几个能进的。
北京出台了新政策,说要简化某些审批,但具体细则没出来。东京唐人街的中介开始宣传回国养老,收钱后承诺包办手续,但实际能成的寥寥无几。有个留学生成天往使馆跑,半年只拿到张材料补正通知单。
上海弄了个日籍人才公寓,租金补贴挺高,但要求至少本科以上,还得分是211院校毕业。京都来的程序员学历不认证,只能去打零工。大连有家医院招日语接待员,工资只给上海的一半,没人愿意去。
政策和人之间隔着一张纸,却没人捅破。深圳说要试点国籍恢复快速通道,结果只针对招商引资的企业高管。南京办了个日籍华人创业园,入驻率不到两成,因为扶持资金要等半年才批下来。
这些人在日本不是正式居民,回中国又得从头开始,夹在中间特别煎熬。有的干脆两边跑,但疫情后机票太贵,一年回不去一次。有个老头攒了二十年钱准备回国养老,结果政策没变,钱也花完了。
政策没动,人还在等。有人继续凑钱找关系,有人已经放弃,准备在日本住到老。年轻人开始劝父母别回国了,说不如把房子卖了来中国玩几天算了。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