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0

0

收藏

分享

吴彦祖自称是“地道的上海人”:太奶奶曾在上海的老菜场里卖鸡,从小听上海

红星新闻 · 昨天 05:52
近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人文访谈《候场》
探访了演员吴彦祖在上海的家
——他自己操刀设计的工作室ZUHAUS。

驱车从上海市中心前往松江,车窗外,城市的喧嚣渐渐淡去,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向后掠过。吴彦祖如此形容他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感受:“那是傍晚六点左右,从大城市一路开过来,看到草地被落日余晖染成金色,我的心一下就打开了。当即下定决心:我要来这里开公司!”

ZUHAUS被层层绿树温柔环绕,为了把窗外的风景引入室内,吴彦祖特意将每个窗口都开得极大。ZUHAUS 这个名字藏着他的巧思——吴彦祖的“ZU”,加上包豪斯的“HAUS”,既是致敬,也是自我表达。空间开阔简洁,没有繁复的装饰,透着包豪斯“实用至上”的设计精髓。

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5)将于9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举办,吴彦祖担任首席推荐官。毕业于俄勒冈大学建筑系的他虽早早转行当了演员,但从未放弃对设计的热爱。他对“好设计”的定义很简单——舒服:“很多人搞错了,以为设计要豪华,要显示财力,其实那都是装样子。真正好的空间,是让你放松,还能让你产生灵感的地方。
1.jpeg
<span class="pgc-img-caption"/>吴彦祖的ZUHAUS位于上海松江,窗外绿树环绕

吴彦祖称自己是“地道的上海人”,从小听着上海话长大。他的太奶奶曾在上海的老菜场里卖鸡,靠勤劳的双手养育孩子;爷爷作为独子,靠自己的打拼一步步攒下家业。父亲去世前,写下一本回忆录,讲述家族在上海的过往——那是他80岁才动笔的文字,就怕下一代忘了 “根”在何处。“我爸一直跟我说,就算你在美国长大,你不可以忘记你是个中国人。”

爷爷在上海白手起家的韧劲,父亲揣着100美元远赴美国、从“语言不通”到成为工程师的拼劲,早已刻进吴彦祖的人生轨迹里。“他们都知道什么是苦,也教会我如何面对人生的困难。我12岁开始学习中国功夫,就明白人生没有捷径。在演艺圈从零开始,一路走来,我也遇到过很多挑战和困难,但家族基因中勇于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帮了我很多。”

如今,把一部分工作重心放到上海,吴彦祖开始重新探索这座城市,与它产生新的联结。他背着相机扎进安福路,用镜头定格那些个性张扬的年轻人:“我去过日本、法国、美国的很多潮流地,但安福路上的年轻人很不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把不同的风格穿在身上,一点不怯于表达。这不是我的个性,但我很喜欢去了解他们。”
2.jpeg
<span class="pgc-img-caption"/>
3.jpeg
<span class="pgc-img-caption"/>《候场》对话吴彦祖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吴彦祖总是充满好奇心。遇到感兴趣的建筑和设计,他总忍不住主动找上门,追着问“怎么做到的?”“为什么这么设计?”他说:“上海总是能给我很多灵感,我总是在看,在吸收,然后融入我自己的创作中。上海是一座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大城市,总是在吸收各种文化的精髓,激发出新的创造力,这就是我喜欢上海、在上海创立工作室的原因。

20岁、30岁时,吴彦祖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带着“必须抓住机会”的迫切往前冲;如今50岁了,他慢了下来,越来越松弛。除了演戏,他还玩赛车、做设计、教英语、开咖啡馆,探索着人生新的可能性。他笑着说:“现在才懂,不用太用力,做好眼前的一件事、两件事,慢慢来,好事总会自己找上门。同频的人看到了,自然会过来,一起碰撞出新的作品。

在上海,吴彦祖撕下“男神”的标签,做回最本真的“创作者”——“电影也好,建筑也好,咖啡馆也好,我享受作为创作者的身份,享受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这种感觉很美妙。”在上海的传统与当下之间,在都市的繁华与郊野的宁静之中,他慢慢打磨着属于自己的作品。而对生活的热爱,早就融入每一个创作的细节里。
4.jpeg
<span class="pgc-img-caption"/>来源 | 上观新闻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