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老师终于把"一级演员"揣进兜里了
今儿刷到张译老师获评一级演员的新闻,第一反应是——得,以后再看他演戏,得管人家叫"张一级"了?不过这称呼听着倒像菜市场卖酱牛肉的大爷给熟客起的昵称,实在,接地气,倒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更让人安心。
您瞧他演过的角色:史今班长是军绿色暖水瓶,外冷内热得能把人焐出眼泪;骆玉珠像颗会翻跟头的糖葫芦,从义乌小摊儿蹦到商海浪潮里,牙口倍儿利索;高启强呢?活脱脱一尾在市井里游刃有余的鱼,鳞片上都沾着人间烟火气。这些角色咋就活了呢?我琢磨着,许是他把"笨功夫"熬成了蜜——为演军人去部队蹲点,被子叠得比豆腐块还周正;为说义乌话跟着当地阿婆学了仨月,舌头卷得比拨浪鼓还溜;连《狂飙》里吃面那股子狠劲儿,据说真把剧组盒饭吃出了"风卷残云"的江湖气。
有人问一级演员咋练成的?我看呐,是把每个角色的骨缝都抠出火星子,把每句台词的褶皱都熨得发亮,再揣着一颗"观众眼睛比镜头还毒"的敬畏心。就像他说的:"演员就是个传声筒,得把角色的心跳声原封不动递到观众耳朵里。"
今儿起,"一级演员"的证书往兜里一揣,张译老师的戏路怕是要更野了——说不定下一部戏,他能把外星人大使都演成胡同口下棋的老大爷,把古代将军演成菜市场砍价的高手。毕竟,能把人间百态都演成诗的人,舞台从来不止于一纸职称。
得嘞,就等张老师带着新角色杀回来,咱们搬好小板凳,嗑着瓜子儿,看他继续把日子过成戏,把戏过成日子。
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